英國人在搶劫圓明園時,發現了很多精美的英國貨物。“在金庫旁邊,就有一座較大的庫房,裡面放著馬車和大量的器物,這些器物都是成套的,幾乎不是鍍金,就是鍍銀,非常精美……令眾人驚訝的是,這些進獻之物,竟然全都原封未動,絲毫沒有碰過的,上面落滿了灰塵。”
這些東西是怎麼來的呢?原來,1792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英國人派出馬戛爾尼使團前往中國。使團的使命是與中國建立有史以來第一個正式的外交關係。英國人希望在中國設立大使館,與中國互派大使,希望與中國簽訂一個外交條約,建立穩定的外交關係。
當然,英國最迫切的目標是促使中國政府改革外貿體制,允許英國商人自由貿易,以減輕貿易逆差。除此之外,他們還有更大的胃口,他們還打算勸說中國開闢新的、更方便的港口來進行貿易,比如寧波和天津。此外,還有一個不是最重要的,卻為全體歐洲人所關心的任務:“在不引起中國人懷疑的條件下,使團應該什麼都看看,並對中國的實力作出準確的估計。”
他們知道,如果以外交談判的架勢前往中國,很可能被拒之門外。所以他們找了一個非常堂皇的藉口——向乾隆皇帝祝壽。當官不打送禮的,給皇帝拜壽,應該會受到皇帝的親自接見吧。他們帶上了他們所能想到的所有好東西,英國人這樣介紹這些禮品:
“如果贈送一些只能滿足一時好奇心的時髦小玩意兒,那是有失禮貌的。因此,英王陛下決定挑選一些能顯示歐洲先進的科學技術,並能給皇帝陛下的崇高思想以新啟迪的物品。”
禮品介紹中還專門提及“榴彈炮、迫擊炮”以及手提武器:卡賓槍、步槍、連發手槍。這是為了暗示英國武器的絕對優勢,但同時也是為了謹慎地大量推銷世界上最好的兵器。當然,禮品介紹中也提及“削鐵而不捲刃的利劍”——這是委婉地介紹英國特種鋼方面的優勢。
引人注目的是,在介紹赫歇爾望遠鏡時,他們還特意提及英國科學家牛頓。這應該是中國人首次聽說這個人的名字:“這(望遠鏡)是我國大科學家牛頓所發明,其後又為我國天文學家赫斯色爾所改進。這兩個人在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值得將他們的名字上達貴國大皇帝的聽聞。”
英國人希望中國皇帝能注意到這個英國人引以為傲的偉大人物,並注意到英國人在基礎科學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
英國人充分相信,這些西方文明的最新成果一定讓中國皇帝大開眼界,對歐洲人刮目相看。因為他們透過貿易深知,中國的工業還停留在中世紀時代,與英國的差距實在是不可以道里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