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以節高,人以品優

[ 歷史故事 ]

司空圖是唐代的官N代,祖上世代為官,這讓他從小就深受詩書的薰陶,不僅令其“少有文采”,而且深深影響到他的處世風格,成為一個獨具風骨的人。

唐懿宗鹹通十年(公元?869年),33歲的司空圖第一次參加進士考試。時任主考官是禮部侍郎王凝,碰巧的是三年前司空圖曾寫過一篇《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記》,讚美父母官造福百姓的修堰之功,文中的主角正是尚在地方為官的王凝。司空圖因此給王凝留下了深刻印象,王凝不僅將司空圖錄為進士第一,而且將他招至自己的幕府,給了他第一份工作。

以王凝的職位和影響力,跟了這樣的領導,司空圖的職場之路可謂前程似錦。可惜王凝為人正直,負責貢舉考試之時,選拔了許多出身寒門的俊傑之士,對豪族權貴的請託卻一概拒絕,因此遭到非議和排擠,不久便被貶為商州刺史,離開了朝廷的政治中樞。

官場之中,最忌諱的事莫過於站錯隊。王凝失勢,很多人紛紛“棄暗投明”,忙著劃清界限,唯獨司空圖卻主動上表,要求與王凝隨行,因為他要報答知遇之恩。

此後,司空圖跟隨王凝從商州到潭州(今長沙),從南方到北方,王凝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這一跟就是七年。

在王凝去世前的那一年春天,朝廷徵調司空圖為殿中侍御史,這頂官帽子的誘人之處自不必說,但他卻因為不忍心離開王凝而一拖再拖不肯赴任,結果遭到御史臺的彈劾,還未上任便被貶為了光祿寺主簿,工作地點也由首都長安改為了東都洛陽。即使如此,司空圖也是在王凝的後事全都安排妥當之後,才揮淚趕赴去了洛陽。

在洛陽,司空圖遇見了他人生盧攜。

盧攜早就聽聞司空圖的為人做派,非常仰慕他的高風亮節,如今在一起品茗飲酒,縱論古今,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激動之餘,盧攜甚至在司空圖家中的牆壁上題詩一首:氏族司空貴,官班御史雄。老夫如且在,未可嘆途窮。不久,盧攜重登宰相之位,他召司空圖入朝,任命為禮部員外郎,很快又升為郎中。

可惜司空圖的時代,唐朝已走向沒落。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六月,王仙芝、黃巢聚眾起義,響應者雲集,短短數年間,起義軍便攻陷洛陽,揮師長安,唐僖宗嚇得連夜出逃,宰相盧攜自殺了,朝廷百官紛紛逃亡。

在逃難的路上,司空圖還是遭遇了起義軍,正感絕望之時,一個首領模樣的人來到了他的面前,自稱叫段章,曾是司空圖弟弟家的一個奴僕,現在參加了黃巢的起義軍。當初司空家待人和藹,哪怕是對下人也從不頤指氣使,段章顧念舊主,他拉著司空圖的手,熱情地宣傳起義軍的好處,甚至拍胸脯保證說:“我可以幫你在我家張將軍人。”

司空圖很是感激,但還是一口回絕了。他回到家鄉,隱居在了中條山王官谷。

後來朝廷聽說了司空圖“義不歸(黃)巢”的大義之舉,稱讚他有“巢、由之風”,也就是將他比作了堯舜時的巢父和許由,因此在局勢穩定後,再三徵召他入朝為官。可司空圖不願再為亂世所累,不是推脫不去,就是短暫就職後,隨便找了個理由辭官回家。

天覆四年(公元904年),柳璨為相。他有意投靠把持朝政的軍閥朱全忠,清除朝中的異己,於是召掛著御史之職的司空圖入朝。上殿時,司空圖手持笏板,步履蹣跚,走著走著,他手一哆嗦,笏板“鐺”地掉在了地上,聲音清脆可聞。他順勢向唐哀帝請求說:“察臣本意,非為官榮,可驗衰羸,庶全名節。”意思說,享受當官的榮耀不是我的本意,你看我太老了,幹不動了,請成全我的志願吧。

柳璨看司空圖確實老了,便順勢讓司空圖退休回家了。第二年,在滑州白馬驛站(今河南滑縣),三十多位門第顯貴的大臣在柳璨的策劃下,都被朱全忠殘忍地殺害了,史稱“白馬驛之禍”。急流勇退的司空圖幸運地躲過了此劫。

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四月,朱全忠撕下了偽裝的面具,篡位當上了皇帝。隨後,他派人恭請司空圖去做禮部尚書。徵聘的使者三顧茅廬,司空圖閉門大睡,根本就不理這個茬。

第二年,唐哀帝被殺,曾經盛極一時的唐王朝正式謝幕。訊息傳來,司空圖變了臉色。幾天後,他就死了。《新唐書》載:“圖聞,不食而卒。”他是絕食而死的。

在歷史上,司空圖以氣節為人所稱道,史書評價說:“其志凜凜與秋霜爭嚴,真丈夫哉!”氣是敢作敢為,節是有所不為,有了道義與節操的充盈,文弱的書生便有了武士般的不屈與威猛。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種好紅薯再當官
下一篇: 出塞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