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美叫美死了。
“美死了”有三種情況:美導致了他人之死(包括滅國);自己美死了;為了美把自己折騰死(包括半死)。
古今中外的“美死了”事件經常發生。如古希臘時期,因為美女海倫而發生的特洛伊戰爭,十年圍城,最終導致特洛伊和邁錫尼的覆滅。又如春秋時期,西施導致了吳王夫差敗亡。雖然,歷史的事實是:古希臘聯軍攻打特洛伊是為了財富和權利,夫差是因為鬼迷心竅地追求當上霸主才導致失敗。不過人們似乎更願意相信褒姒、楊玉環、陳圓圓等美女關係到朝代興衰,美與悲劇結合更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再有,春秋時期鄭穆公的女兒夏姬,純粹因為太美,美得慘絕人寰,便有了“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的結果。
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故事王昭君被選入漢元帝后宮,皇帝把王昭君的顏值給P低了。昭君多年不得見漢元帝一面,十分悲怨。南匈奴首領呼韓邪來漢朝畫師。誰能料,不忠實反映美也會送命。
自己“美死了”是指那些因貌美而招致不幸的女性,所謂紅顏薄命就是說的這類女性。美人若藏深閨,不被人識,便會顧影自憐,便會鬱郁(古詩詞好像多這麼寫)。美人若是“一朝選在君王側”,說不準“此恨綿綿無絕期”。西施、楊貴妃、貂蟬等皆因美貌而招致不幸。
北齊的皇后穆邪利為討好皇帝,將自己的侍女馮小憐進獻給皇帝高緯。玉體橫陳的典故便是說的馮小憐。馮小憐深得高緯寵愛,與高緯同席而坐、同乘而出。晉州被北周攻打,事態緊急時,高緯還陪著馮小憐打獵,不管國事。和北周作戰時,為了等馮小憐來觀戰,貽誤戰機導致大敗。最終高緯成為北周俘虜,被宇文邕殺害。後來楊堅將馮小憐賜給了李詢,小憐被迫自殺。美貌可能帶來機遇,也可能帶來災殃。
最常見的是為了美而折騰自己的平凡人,畢竟大多數人不太完美,需要藉助各種手段儘量接近美的標準。偏偏美的標準並非統一的或者持久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美的標準很不一樣,有個更合適的名稱來稱呼——時尚。追逐時尚的手段多種多樣,一般手段如服飾、髮型、化妝,激進一點如紋身、鑽孔、節食等。
很多人因為追求“時尚”被折騰至死(或半死)。現代人可以透過整容來順應時尚(被折騰壞的不在少數),古人的時尚熱情絲毫不輸於今人。如春秋時期的楚靈王,喜歡細腰,上行下效,楚國士人即使餓死也要節食,餓到扶著牆走也無怨無悔。後來的文學作品把這事作了藝術處理,便有了“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為是襄王故宮地,至今猶自細腰多。”關於細腰這個事,中西方似乎都有這種時尚。歐洲十五世紀就開始流行緊身胸衣,並持續了二百多年,居然還出現了鐵質的胸衣,目的只有一個——收腰。各位看官可從《亂世佳人》《泰坦尼克號》等電影獲得直觀體驗。
以瘦為美持續的時間很長。晉代的鉅富石崇將沉香水香碾成粉末,撒在象牙床上,讓婢女踩過,如果誰經過時沒留下痕跡,就得珍珠百顆。留下痕跡的,則要節食減重。宋、明、清時期也是以女子體型嬌小為美。縱覽歷史,吃貨若是生在唐朝,那個時代無論男女都以白胖為美,無論在江湖或是朝廷,瘦子都很難混。那個大奸大惡的安祿山若不是個白胖子(還長得一副憨相),說不準混不到三鎮節度使的位置。
至於超前的時裝,每個朝代都不缺,從裸奔到長袍大袖、高大發髻到高帽子,各種奇形怪狀、五顏六色,古人全都試過了。白居易就寫過好幾首詩,說當時的時妝“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元稹《敘詩寄樂天書》:“近世婦人,暈淡眉目,綰約頭髻,衣服修長之度及匹配色澤,尤劇怪豔。”兩位詩人明顯理解不了當時的時尚。
在古代,到底是如何認定美的呢?時尚又如何傳播呢?古代也是有選美活動的,如宮廷在民間。
“美死了”這事說起來悲喜交加,但追求美與時尚是一種強大到無法抗拒的力量,古時如此,今亦如此。此時是時尚的看客,轉身便是時尚的參與者,一時嘆息落花隨著流水去,一時卻又扮作鏡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