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 歷史故事 ]

南昌起義最終失敗了。但又因為保留下來了革命火種,它又沒有失敗。

保留火種的工作,首推朱德。

南昌起義部隊對朱德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過程。

陳毅後來回憶說,朱德在南昌暴動的時候,地位並不重要,也沒有人聽他的話,大家只不過尊重他是個老同志罷了。

朱德在起義中沒有基本部隊。起義軍主力十一軍轄8個團,由葉挺指揮。二十軍轄6個團,是賀龍部隊。朱德率領參加起義的,只有軍官教育團3個連和南昌公安局2個保安隊,500人不到,只能算1個營。所以南昌起義計劃中分配給朱德的任務,只是“加強在敵軍中的工作,瞭解南昌敵軍動態”。起義後另成立第九軍,朱德被任命為副軍長。第九軍當時是個空架子,沒有軍長,也沒有戰鬥部隊,原是想爭取部分滇軍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但未獲結果。

起義部隊南下,當時滇軍遍佈江西。為利用舊誼使滇軍讓路,朱德又負起先遣任務。他後來回憶說:“我從南昌出發,就走在前頭,做政治工作,宣傳工作,找尋糧食…… 和我在一起的有彭湃、惲代英、郭沫若,我們只帶了兩連人,有一些學生,一路宣傳一路走,又是政治隊,又是先遣支隊,又是糧秣隊。”

他率領的不是戰鬥隊。周恩來後來談朱德在南昌起義中的作用時稱他“是一個很好的參謀和嚮導”。南昌起義和起義後的一段時間內,朱德的作用確實有限。

朱德真正發揮作用,是在這支部隊面臨失敗的時候。

1927年9月初,南昌起義軍在三河壩兵分兩路。主力由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率領直奔潮汕,朱德率領部分兵力留守當地,阻敵抄襲起義軍主力的後路。這就是著名的“三河壩分兵”。

當時朱德率十一軍二十五師和九軍教育團,共計4000餘人。三天三夜的阻擊傷亡很大,撤出三河壩剩2000多人。本想去尋找主力,路遇潰敗下來的二十軍教導團參謀長周邦採率200餘人,方知起義軍主力已在潮汕地區失敗,起義領導人已經分散隱蔽撤離。

局面困難而且嚴峻。在三河壩完成阻擊任務時,朱德帶出來的九軍人員已經沒有幾個人了,基本力量是周士第的二十五師,還有周邦採帶回來的部分二十四師人員。這支孤軍與上級的聯絡全斷,四面又都是敵人,自己也損兵過半,思想上組織上都相當混亂。到底怎麼辦,只能由臨時負責的朱德做出決斷。

朱德就是在這個時刻,面對這支並非十分信服自己的隊伍,表現出了堅強的領導能力。

在商量下一步行動方針的會議上,少數同志覺得主力都在潮汕散掉了,三河壩這點力量也難以儲存,提出散夥。

朱德堅決反對解散隊伍。他提出隱蔽北上,穿山西進,去湘南。

這真是一個異常嚴峻的時刻。沒有基本隊伍、說話沒人聽、不過把他作為一個老同志尊重的朱德,接過了這個很多人已不抱希望的攤子。他透過異乎尋常的執著,為這支困境和混亂中的隊伍指明瞭出路。

茫然四顧的人們,聽從了他的話。

10月16日隊伍走到福建武平,還有2500人,17日擊退追敵,便剩下1500多人了。到達閩贛邊界的石經嶺附近的隘口,朱德親率幾個警衛員從長滿灌木的懸崖陡壁攀援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敵側後發起進攻。粟裕回憶說:“當大家懷著勝利的喜悅,透過由朱德親自殺開的這條血路時,只見他威武地站在一塊斷壁上,手裡掂著駁殼槍,正指揮後續部隊透過隘口。”

但情況仍在繼續下滑。谷底不在廣東大埔的三河壩,而在贛南安遠的天心圩。

走到江西安遠的天心圩,從師、團級主官開始,各級幹部紛紛離隊。一些高階領導幹部,有的先辭後別,有的不辭而別。團以上幹部全部加起來,僅剩朱德、陳毅、王爾琢3人。

領導幹部如此,下面更難控制。營長、連長們結夥出走。還有的把自己部隊拉走,帶1個排、1個連公開離隊。

剩下來的便要求分散活動。林彪帶著幾個黃埔四期畢業的連長找陳毅,說,現在部隊不行了,一碰就垮。與其等部隊垮了當俘虜,不如現在穿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

部隊面臨頃刻瓦解、一鬨而散之勢。南昌起義留下的這點火種,有立即熄滅的可能。

關鍵時刻,站出來的是朱德。

在天心圩軍人大會上,朱德沉著鎮定地說:“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的。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1927年的中國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在1905年革命失敗後,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到了1917年,革命終於成功了。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個‘1917年’的。只要儲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你們應該相信這點。”

朱德胸中的信心與激情火焰一般傳播給了剩下來的幹部戰士。

陳毅後來說,朱德講了兩條政治綱領,共產主義必然勝利,革命必須自願。這兩條綱領成為後來革命軍隊政治宣傳工作的基礎。

火種保留了下來,從此再也沒有熄滅。

部隊被改編為一個縱隊。朱德任縱隊司令員,陳毅任縱隊政治指導員,王爾琢任縱隊參謀長。下編1個士兵支隊,轄3個步兵大隊,還有1個特務大隊。剩下1門82迫擊炮,2挺手提機關槍,2挺重機槍,合編為1個機炮大隊。多餘下來的軍官編成一個教導隊,直屬縱隊部,共計800人。

20000多人的南昌起義隊伍,最後真正儲存下來的,就是這點家底。這點家底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基礎,戰鬥力的核心。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陳毅說:“朱總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裡,在群眾情緒低到零度,灰心喪氣的時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眾的革命信念,這是總司令的偉大。”什麼叫力挽狂瀾?這就叫力挽狂瀾。我們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並不排除在某些關鍵時刻,領導者的決心與意志是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漢初三傑
下一篇: 不肯擔當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