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拾貝:撒謊還金等

[ 歷史故事 ]

撒謊還金

元朝,曹鑑任職湖廣行省員外郎的時候,一天,他收到了一個包裹並附有一封信,是一個叫顧淵伯的老部下寄來的。信中表達了他對曹鑑的思念之情,信的末尾寫道:“知道老朋友睡眠不好,特寄去一點兒本地特產辰砂,有助睡眠,請老友試用一下。”

辰砂,就是硃砂,因產自湖南辰州,故又叫辰砂,的確有安神助眠的作用。老朋友的記掛,讓曹鑑很高興,因為辰砂並不是什麼貴重物品,曹鑑就收下了。但是,他現在睡眠很好,無須藥物助眠,用不著辰砂,所以,他連包裹都沒開啟就放了起來。

半年之後,因為調配中藥需要辰砂,曹鑑就把顧淵伯寄來的包裹找了出來。他彈掉落在上面的灰塵,將包裹開啟。眼前的一幕讓他大吃一驚:包裹裡除了辰砂,竟然還有三兩黃金。曹鑑這才明白了當初顧淵伯的用意,他是想利用自己的權勢,升個一官半職啊!曹鑑嘆息一聲,哭笑不得地自言自語道:“唉!淵伯呀淵伯,你把我當成什麼人了,難道你還不瞭解我嗎?你這不是要毀了我清廉的名聲嗎?”

曹鑑有點兒惱怒,拿起黃金就要送回去,可是剛要出門,突然想起,顧淵伯不久前已經去世了。

一天,曹鑑將顧淵伯的兒子請到家裡,打算把黃金還給他。曹鑑知道實話實說人家肯定不會收,所以就撒了個謊。曹鑑手拿黃金,鄭重地對顧淵伯的兒子說:“這是令尊生前託我交給你的,請你收下。”說完,把黃金如數交到了顧淵伯兒子的手裡。顧淵伯的兒子信以為真,就收下了那三兩黃金,曹鑑這才如釋重負。

清廉是為官的本分,難能可貴的是,在沒有監督、死無對證的情況下,依然能抵制住誘惑,堅守初心,就像曹鑑這樣。

于成龍“半鴨”治家

古代清官中,數“半鴨知縣”于成龍(1617—1684)最為聞名。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賦閒在家的于成龍以前朝副榜貢生的身份,被朝廷選派到千里之外的廣西羅城縣任知縣。

有一次,兒子從山西老家來探望他,沒想到自己做官的父親竟如此清苦,不僅衙門裡見不到一個僕人,連日常生活都儉樸得近乎吝嗇。

聽說父親要設宴款待自己,兒子心裡很是高興。誰知吃飯的時候,桌上僅一碗清湯,一盤小白菜,一個鹹菜頭,竟沒半點兒葷腥。

這時,于成龍突然想起了什麼,只見他從陳舊的瓷罐裡拿出一團東西,這東西用油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的,一層層開啟,才發現是隻醃製鹹鴨,烏黑髮亮,一看就知道是存放了好長時間的。那次,于成龍用半邊鹹鴨招待兒子,留下半邊作為禮品吩咐兒子帶回老家。

當時,兒子有些疑惑不解:“現在又沒有外人,為何您還這麼待我呢?”

于成龍道:“為民上者,務須躬先儉樸。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到,如何教育家人,又怎能讓民眾信服呢?”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舉人巧對朱元璋
下一篇: 諸葛亮巧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