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緒皇帝倉皇出逃,一路向西,直至西部腹地西安,這一跑就是一年多。
靠老玉米湯活命
慈禧一行13人,擠在三輛普通馬車上,以為帶了些碎銀就萬事大吉,誰知從海淀到溫泉,由溫泉北上到居庸關,本來是南來北往的要道,被敗兵和義和團搶掠一空,店家紛紛關門避禍,其他的都是窮人,一兩銀子也買不到一口吃的。
“有勢力無處使,有銀子無處花”,這是慈禧太后的隨行宮女榮兒在口述回憶錄《宮女談往錄》中的敘述。慈禧只顧著逃命,吃什麼自有奴才操心。
出逃當天傍晚,車隊到達一個無名小鎮,人困馬乏。車伕提議,向附近農民包下一片地,地裡有豇豆角和老玉米,可以煮熟吃。宮女們搖身一變,成為農婦加伙伕,燒煤爐、拉風箱,把豇豆角用水煮,再把老玉米煮成湯。
“老太后根本沒吃。煮老玉米湯可成了寶貝了,你一盅我一盅地搶著喝,皇上(即光緒)也喝了一盅,這是我親眼看見的。”榮兒的回憶錄裡沒有提到油和鹽,想來,白水煮豆角好吃不到哪裡去。眾人把地裡剩下的豇豆和玉米放到車上,榮兒和另一宮女小娟子則把玉米粒剝下來給慈禧吃,總算是吃到了糧食。
太陽落山的時候,車隊來到一個叫西貫市的村子,在昌平境內。由於車內奇熱,口渴難耐,宮女們啃玉米秸稈,嚼出點汁液來解渴。慈禧渴得撐不住,和她們一起嚼。
西貫市是一個回民村,榮兒憶述,李蓮英向村民要來一盆“水飯”(由小米和豆子煮成,之後浸入涼水,是一種消暑食品),慈禧、光緒等人都吃了。
提槍保衛一鍋粥
就在慈禧出宮的第二天,8月16日,延慶州發出公文,要求沿途地方接待“兩宮”。
懷來縣令吳永8月17日接到公文時,慈禧的車隊離懷來邊境只有數十里。公文要求準備滿漢全席一桌,親王、軍機大臣等人各一品鍋,還需給隨行官員提供食物糧草。
吳永的第一反應是:這是詐騙嗎?幕僚仔細辨認,發現是知州秦奎良真跡,吳永更糾結了:小縣城實在辦不出滿漢全席,如不周到,反有被治罪的危險。有人勸他不要理會,有人勸他棄官逃跑,他反覆思量,身為守土官吏,親食其祿,焉有遭逢君上患難而以途人視之者?於是盡力預備食物,命令製備米飯、蒸饃、烙餅、稀粥,不過城內土匪聞訊去搶,還砍傷了廚役,最後只剩下綠豆小米粥一鍋。吳永坐在門口,部下提槍侍立,只為“保鍋”。
這一鍋沒有白保。太后逃亡兩天,但見有人穿著官服叩頭覲見,這才找回當太后的感覺,痛哭流涕。
她問吳永,可備有食物?吳永回答,只有一鍋綠豆小米粥。慈禧道:“患難之中得此已足,寧復較量美惡?”吳永獻上小米粥,再找出隨身牙筷奉上。李蓮英再問:“老佛爺甚想食雞卵,能否取辦?”附近村莊已逃亡一空,吳永徑自走入民宅,在一櫥屜竟找到五個雞蛋,生火燒水,佐以食鹽一撮,交給太監。
一路上吃玉米、嚼秸稈的慈禧,見白煮蛋,龍顏大悅,自己吃了三個,光緒帝吃了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