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宮躲轟炸

[ 歷史故事 ]

二戰時,為摧毀蘇聯人的意志,希特勒曾先後派出3600多架次的飛機轟炸克里姆林宮。奇怪的是,當德軍飛行員到達莫斯科上空時,卻發現偌大一個克里姆林宮突然憑空消失了,由於找不到轟炸目標,德軍飛機只得隨意狂轟濫炸一番,最終,克里姆林宮在二戰中完好地儲存了下來。2005年,有關那段歷史的解密檔案道出了隱情,原來,克里姆林宮是被前蘇聯特務頭子貝利亞“藏”了起來……

艱難的任務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7月21日,德軍趁著夜色首次轟炸了莫斯科,燃燒彈燃紅了半邊天。其中有一枚2500磅重的炸彈落在克里姆林宮斯大林辦公室旁邊,所幸當時沒有爆炸。斯大林要求內務人民委員會(秘密警察)首領貝利亞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保護好克里姆林宮,不要再被德國人的飛機轟炸!

貝利亞得到命令後傻了眼,連忙找手下人商量。克里姆林宮始建於1156年,位於莫斯科最中心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南臨莫斯科河,西北接亞歷山大羅夫斯基花園,東南與紅場相連,呈三角形,面積27.5萬平方米,由眾多教堂、宮殿、花園和多層塔樓組成。它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徵,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群之一,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

這麼大的一個建築群,又不能搬走藏起來,如何躲得過納粹瘋狂的轟炸?在手下的建議下,貝利亞四處張貼布告,重金懸賞徵集保護克里姆林宮的辦法。但半個月過去了,卻沒有一個應徵方案能實施這個使命。就在這時,莫斯科大學原美術學院院長葉芙金娜讓人捎話給貝利亞,說她有辦法讓克里姆林宮在納粹飛行員眼前消失。貝利亞吃了一驚:她能有什麼辦法?

女畫家的“魔術”

葉芙金娜認為,從美術的角度看,人的視覺反應主要建立線上和點上,由於當時的飛機在攻擊地面目標時,主要靠的是飛行員用肉眼觀察、尋找,所以他們完全可以在莫斯科市整體背景基礎上,對克里姆林宮進行偽裝,透過給納粹轟炸機飛行員造成視覺誤差,來增大敵機抵近空襲時尋找克里姆林宮的難度,減小對宮內個別樓房俯衝瞄準轟炸的可能性。主要措施是改變克里姆林宮內外的線條,再借助各種顏料和粉末,消除宮內各教堂金頂的閃光,在宮內及附近廣場上,佈設各種各樣的模擬物,迷惑敵人。貝利亞雖然對這種辦法將信將疑,但苦於沒有別的辦法,只好答應葉芙金娜試試看。

由於克里姆林宮位於莫斯科市中心,又處在一個三角形的山坡上,南面的莫斯科河正好還在克里姆林宮附近打了個彎,座標較好辨認,所以葉芙金娜首先想到的是改變克里姆林宮的地貌。河流無法改變,她就讓人在宮牆南邊的莫斯科河上原有的兩座橋中間,又架起了一座寬大的木橋,為了讓它顯眼,她還讓人將橋漆成了橘黃色。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