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為何鍾愛稼軒詞

[ 歷史故事 ]

如果說毛澤東的詩創作受唐代詩人李白影響最大的話,那麼,對毛澤東的詞創作影響最大的當屬宋代詞人辛棄疾(1140—1207,號稼軒)了。

辛棄疾是一位具有傳奇地借鑑了以辛棄疾為代表的稼軒詞派的創作風格和藝術技巧,其特點是豪放而不失含蓄。

據羅章龍等人回憶,毛澤東早在青年時代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讀書時,就曾經和同學們一起,尋訪過當年辛棄疾在長沙組建“飛虎軍”時的營房遺址,對這位愛國英雄表示出了緬懷敬仰之情。

1929年毛澤東在蘇區養病時,在福建上杭,他曾教妻子賀子珍學習詩詞。他寫給賀子珍的第一首詩詞,就是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抄好後,他還仔細地向賀子珍做了講解。

1947年國民黨重點進攻陝北,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陝北。在沙家店戰役前夕,毛澤東在行軍途中休息時,吟誦起了辛棄疾的《定風波》,隨後還向隨行人員講解了該詞的意境,表現出了革命樂觀主義的情懷。

新中國成立後,1957年3月20日,毛澤東乘飛機由南京赴上海。經過鎮江上空時,毛澤東想到了南渡後在鎮江寫下許多詞作的辛棄疾,便在飛機上揮筆書寫了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隨後,他又向身邊工作人員林克等人講解了這首詞,還指出了詞中“不盡長江滾滾流”和“生子當如孫仲謀”兩句的出處。

1964年8月24日,毛澤東同周培源、于光遠等人談論哲學問題,在談到哥白尼時,特地提到了辛棄疾的《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他說,從詞中寫的“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來看,辛棄疾已經意識到了月球是繞地球轉的,就像哥白尼發現地球繞太陽轉一樣。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