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南洋歸僑
1929年秋的一天深夜,馬路兩旁的路燈昏暗,已泛黃的梧桐樹葉在風中抖動。
坐落於上海愛文義路(今北京西路)、卡德路(今石門二路)口的一座磚木結構的三層老式洋房,悄然住入一戶“南洋華僑”,他們就是扮成夫婦的林育南、張文秋。林育南年僅31歲,先前曾擔任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湖北省委代理書記,秘密工作經驗非常豐富;張文秋是年輕的地下黨員,沉著鎮定,靈活機智。兩人明知在國民黨統治中心的申城與敵人周旋隨時會有生命危險,但他們毫不畏懼。
林育南接受重要任務後化名“趙玉卿”,與張文秋一起抵達黃浦江畔,他們經過反覆察看,覺得那座三層老式洋房鬧中取靜,前有院牆和鐵門護衛,內有樹木遮掩,後有幽徑可通,既氣派又隱蔽,完全符合開展秘密工作的需要,便租下它作為一個秘密聯絡點,對外稱為“趙公館”。很快,林育南把房屋裝飾得富麗堂皇:底層用於生活起居,陳設著各種日用品和高檔傢俱;樓上兩層作為辦公、開會的地方,臨街的玻璃都裝有墨綠色厚窗簾,兩位工作人員為了便於工作,裝扮成花匠和保姆。
在林育南的精心安排下,1930年5月5日至10日,在趙公館舉行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預備會議。
由於與會人數比較多,又連續忙碌數日,引起了外界注意。在第四天傍晚,一批密探前來敲門,隨即氣勢洶洶地擁進庭院。花匠故意在樓下大叫:“你們慢一點兒呀,哎喲哎喲,我的腳被踩到了,哎喲哎喲,疼死啦!”
這些密探衝上樓時,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位穿戴講究的老人端坐中間,有兩個小孩在給他捶腿,親友們則恭恭敬敬地向他拜壽。
此刻,西裝革履的林育南對領頭的麻臉密探說:“喲,吳探長來了。您也曉得我家老太爺今天做大壽啦?歡迎歡迎,晚上有‘燕雲樓大師傅做的壽宴,咱們一道喝幾杯,熱鬧一下!”
麻臉密探愣了愣,頭一歪嚷道:“有個’包打聽來報告,說這裡出現不少陌生人。兄弟端的是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飯碗,就管這個地段,不能不跑一趟呀!”
“吳探長是熟人啦,平時一直關照趙公館!”穿著旗袍的張文秋走過來,從保姆拿來的托盤裡取“大上海”牌香菸分給特務們,又塞一些鈔票給麻臉密探,說,“這裡都是我家親友,沒一個外人,吳探長儘管放心好了!”
“嘿嘿,相信趙老闆是規矩的生意人。我們實在是職責所在,打擾了!”麻臉密探利索地把鈔票放入口袋,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祝趙老太爺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弟兄們還有別的公務,走啦!”
花匠看著包打聽們出門離開,“呸”了一聲,關上鐵門。他回到樓上,輕聲說:“人都走了,你們可以繼續開會。我再下去盯著。”
林育南真是考慮得很周到,使突然闖入的密探看不出任何破綻,悻悻而去。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預備會議順利完成了各項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