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柴大官人出身高貴,是前朝皇族,坐擁幾大莊園。論各方面條件,他與江湖世界本有一定距離。但他偏偏向往這個江湖,廣交朋友,仗義疏財,有孟嘗君之美名。
王倫本一介書生,因屢試不第,投奔柴進。後去梁山落草,也是柴進相助。可以說梁山能成為一個山頭,有柴進的功勞。
宋江殺了閻婆惜後,躲在柴進莊上。“兄長放心!便殺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庫的財物,柴進也敢藏在莊裡。”這語氣讓宋江吃了定心丸。
林沖、武松在柴進府中做客,柴進均以禮款待。林沖上梁山,也是柴進力薦。
柴進接濟過這麼多人,然而總讓人感覺做事不討好,有盛名,卻無著落。
柴進莊子上養著三五十個好漢,功夫最好的也不過是洪教頭,卻被林沖三兩下打倒。
可見,柴進結交人不挑剔,也沒什麼標準,只要是江湖人士,大魚小蝦,來者不拒。沒有識人之才,難免人不能盡其才。比如武松,開始也被柴進奉為上賓,只是武松年輕氣盛,常喝酒打人,莊客多有不滿。柴進慢慢冷落了他,但也沒有下逐客令。武松還是覺得受了怠慢,充滿怨氣。柴進待武松不薄,卻不能收其心,亦不能識其長短,以至於出力不討好。反觀宋江,幾天工夫就讓武松難捨難分,情願結為兄弟。其中,自然是認知和手段上的差距。
上梁山後,柴進的職責是掌管錢糧,管後勤,徵遼時他總是被安排守城。宋江不但沒有對他曾經的收留之恩表示感謝,還常冷落他。受過他恩惠的好漢,也沒有一個成為他的心腹。柴大官人從頭到尾,孤身一人,好不悽清。
柴進自以為身在江湖,卻不知結交江湖好漢是為了什麼。他多半是因為好玩兒,為了結交而結交,甚至有點虛榮心作祟。他只想做個江湖留名的玩家,結果自然有名無實。
更要命的是,由於出身不同,柴進和其他梁山好漢之間始終存在隔閡。宋江更是對他多有防備,不讓他進入核心決策層。他的出身既被梁山利用,成為招攬賢才的資本,又讓梁山對其頗為忌憚。梁山從來不只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江湖,這裡充滿著算計和權謀。
柴進能聚人,卻不會識人用人,自身定位不清,又不能辨識大方向。到後來,柴進手裡的英雄好漢都為別人所用,家產也成了梁山資產。他為梁山貢獻了那麼多人力物力資源,感謝他的人卻不多,全部變成了宋江的功勞,真是有苦說不出。
江湖本險惡,不是廣交朋友就能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