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為官“五字訣”

[ 歷史故事 ]

官場與陳廷敬同朝為官的幾大名臣中,明珠極盡恩寵,最終卻被罷相削權;索額圖也曾尊榮備至,最後卻身陷囹圄;徐乾學聰明卻被聰明誤,去官之後鬱郁早逝;高士奇八面玲瓏,左右逢源,最終也被斥退回籍。這些重臣名宦少有善終。唯獨陳廷敬馳騁官場50年,歷任工、吏、戶、刑四部尚書,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晚年乞歸之後仍被康熙帝召回,終老相位。這就不是一般的修養和本事了。細讀《大清相國》一書,陳廷敬的為官“五字訣”,似可告訴我們其中的道理。

首先是一個“等”字。這是陳廷敬的官場啟蒙老師衛向書告訴他的。等,實際是一種積累和歷練。官場沒有捷徑,官員不會速成。官是熬出來的,一個人步入仕途,要經歷慢火溫煮,方可磨出意志,煉出心性。當年衛向書在陳廷敬鄉試和會試奪得解元和進士頭名之後,本可以在殿試時將他推薦給皇上點為狀元,但衛向書想到,當時的陳廷敬只有21歲,早早中了狀元,未必是好事。人若少年得志,往往把持不住自己,眾目睽睽之下,沒毛病也會讓人盯出毛病來。於是他將陳廷敬推薦為二甲頭名。陳廷敬不負厚望,從翰林院的普通修編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修身養性,積累知識,終成大器。

第二個字是“穩”。這是陳廷敬自己悟出的。官場說到底就是一場平衡木遊戲。一個官員要想在官場平步青雲,玩的就是平衡術。而平衡術的要訣就是“穩”。面對高深莫測的帝王努力辦事。

第三個字是“忍”。這是陳廷敬的岳父教給他的。官場練的是忍功。大凡上躥下跳、鋒芒畢露者,都是官場上的幼稚兒,必然逃不了被官場拋棄、身敗名裂的下場。陳廷敬身居官場50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木秀於林,風口浪尖。面對明珠索額圖之流的惡意詆譭,面對高士奇徐乾學等人的冷嘲熱諷,面對皇上的無端猜忌,若沒有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度量,若沒有委曲求全、忍盡天下難忍之事的涵養,怕是早就和其他同僚一樣成了官場棄兒。忍,既是氣量,更是修養。

第四個字是“狠”。這是殘酷的現實逼得陳廷敬悟出的又一官場要訣。官場不是道場,官員不是菩薩。只會念阿彌陀佛的德官懦官絕不是好官。真正的好官是既要有菩薩心腸又要不乏鐵腕手段。面對明珠的權傾朝野,面對索額圖的飛揚跋扈,面對高士奇的陽奉陰違和徐乾學的野心勃勃,陳廷敬狠下決心要替朝廷剷除這些奸佞小人。為此他躲在幕後設計了撲朔迷離的“連環參”:讓御史張鵬翮出面參明珠,待明珠倒臺後,他又利用索額圖和高士奇主僕之間的感情裂縫慫恿高士奇參倒索額圖。又裝作不經意間告訴了索額圖關於高士奇以假古董哄騙皇上的真相,在索額圖被高士奇參倒狗急跳牆之際反咬一口,將高士奇欺君罔上的事情抖了出來,從而把高士奇推到了地獄。當徐乾學看到勁敵皆敗,野心勃勃意欲相位獨攬的時候,又是陳廷敬在幕後蠱惑負罪累累、已然豁出去的杭州知府劉相年參了徐乾學一本,從而把這個勁敵也推上不歸路。連環參的最終勝利者陳廷敬躲在幕後,在皇上面前落了個老成持重、輔國安邦的印象。一個“狠”字,透出的是陳廷敬的過人智慧、鐵腕手段和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果敢決絕。

最後一個字是“隱”。這是陳廷敬的夫人月媛教給他的。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隱,說到底就是淡泊名利,含而不露,進退之間拿捏得恰到好處。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過分地迷官戀權,只能是身敗名裂,最終落得個笑柄收場。陳廷敬在聽得皇上對他“寬大老成,幾近完人”的評價,並封他為大清相國之時,也曾“老夫聊發少年狂”。但他聰明的月媛夫人告訴他:月盈則虧,水滿則溢。陳廷敬幡然醒悟,以耳聾(裝聾)影響國事為由,請求告老還鄉。最終被皇上准予原品休致。行走官場,進退自如,方可遊刃有餘。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