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下一座城

[ 歷史故事 ]

武漢的解放,既沒有經過浴血奮戰,也沒有透過和平談判,而是多重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座城市的解放,究竟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這座城市的解放,為什麼會成為獨一無二的解放模式?

1949年4月20日晚,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強渡長江,突破國民黨軍隊江防,解放南京及江北、江南廣大地區。

4月27日,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及江漢、鄂豫等軍區部隊即自花園、河口一線向武漢外圍之國民黨軍展開進擊,至5月10日相繼進佔孝感、黃陂、灄口等地和鄂東長江以北廣大地區,將攻擊矛頭指向武漢三鎮。

面對武漢當時的局勢,國民黨政府對城市展開了封鎖,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的人出不來。千鈞一髮之際,潛伏在武漢的地下黨和各級城工人員紛紛走上前臺,組織工人、群眾開展了一場鬥智鬥勇的反搬遷、反破壞、反逃亡的鬥爭……

“真空期”明爭暗鬥

面對種種不利形勢,曾揚言“負華中剿匪重任,絕當不辭勞瘁,以爭取剿匪事功”的國民黨將領白崇禧,在1949年5月15日下午3時坐飛機匆匆逃離武漢。隨後,武漢守軍向解放軍灄口紅薯嶺陣地放了幾下“起身炮”,旋即又遭到解放軍118師炮兵的猛烈還擊,大約半小時後,國民黨大部隊全線撤走。

晚7時,國民黨武漢守備區司令魯道源發表書面談話,稱放棄武漢後,地方治安“由地方警察機關和人民自衛隊負責”。午夜,國民黨軍隊全部撤離,而此時解放軍還沒進城,武漢三鎮進入“真空期”。

“真空期”一直持續到17日,這三天也是時任中共天(門)漢(川)縣委城工部部長陸天虹一生中最緊張、最激動的日子。當時,他正在距武漢市百餘公里一個叫張家灣的小村莊裡,透過共產黨的地下交通線,指揮和掌握著發生在三鎮大地的各種或明或暗的鬥爭。

陸天虹說,早在10余天前,國民黨軍隊就有撤離的跡象,武漢的治安也日趨混亂。潛伏在武漢的地下黨迅速成立了三個指揮中心:一個位於漢口保元裡9號,另一個位於漢口電信局大樓,在武昌的鄂南電力公司大樓內也有一個指揮中心。“早就秘密組織好各種力量,只要國民黨軍隊一撤,立馬就出來控制局勢。”

在陸天虹看來,武漢解放的模式,在全國獨一無二,既沒有經過浴血奮戰,也沒有透過和平談判,而是多重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蕭勁光率領的四野12兵團長途奔襲,打到孝感,已做好強攻漢口的準備;解放軍第40軍153師在團風至武穴一線強渡長江,準備包抄武昌;而國民黨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五“綏靖區”司令張軫率領5個師在金口宣佈起義。

“紅帽隊”活躍街頭

白崇禧逃離以後,留下了小股殘餘部隊,準備破壞武漢的供水、供電、輪渡等重要設施。當時的口號是“大破壞、大搬遷、大屠殺”,重要設施搬走,搬不走的炸掉……而地下黨組織的口號則是“反搬遷、反破壞、反屠殺”,護廠護校,維持社會秩序。

為了讓解放軍能順利、完整地接收武漢,潛伏在城裡的各級地下黨員390餘人,以及解放區各級黨委的城市工作部工作人員,紛紛“冒”出來,與破壞分子鬥智鬥勇,維持社會秩序。

陸天虹回憶,當時武漢的地下黨屬於上海局領導,而解放區各級黨委也都向武漢派駐有城市工作人員,各個組織、各條線之間都是單線聯絡,因此,許多朋友、同學之間相互都不知道對方身份。“由幕後走上前臺之後,許多人都感慨頗深,原來有這麼多同志潛伏在身邊。”

“義勇消防隊”是國民黨統治時期民間親切地稱為“紅帽隊”。

保護輪渡、船廠和機場

那個時候武漢三鎮沒有橋,交通往來全靠輪渡。而武漢輪渡管理處處長童伊為,也是天漢城工部安排的人。

5月15日,留守專門實施破壞的國民黨武漢守備區司令魯道源派工兵排來炸沿江輪船和碼頭時,大多數輪船已開往青山、湛家磯等地躲藏。堅持擺渡的興山、長陽、漢陽三艘輪渡,見到有爆破工兵來到,掉轉船頭就跑。興山船跑到王家港,碰到一艘鐵駁船呼救,他們冒著被流彈擊中的危險,用纜繩拉著駁船一起跑。躉船跑不動,童伊為就用銀元收買工兵排長,將點燃的引火線偷偷剪斷。

漢陽船舶修造廠,是國民黨在華中修造船艦、進行軍事運輸的重要軍工企業,管理極其嚴格。以前曾經有一名地下黨打入,不久即被開除。城工部工作人員李漢濤的表兄李書林是該廠的鉗工,在陸天虹等人的安排下,李書林答應為共產黨做事。他還拉攏了年輕車工張世忠,兩人以坐茶館聊天和個別串聯的方式,團結了數十名工人。

當國民黨宣佈要向長沙、重慶撤退時,李書林等人組織了百餘名工人同廠方談判,反對搬遷,要求發遣散費。後來,廠方不得不妥協,留下三分之一的機器和部分工人。

在拆機器的時候,李書林、張世忠拆散並藏起一些關鍵零件,使搬走的機器不能配套運轉。大部隊向長沙逃跑時,李書林跟蹤前往,探明瞭被搬走的機器的下落,武漢一解放,即在軍代表的支援下,從長沙把機器運回,迅速恢復生產,修理船舶支援前線。

遊行慶祝,數日不絕

5月20日隨部隊進城後,城工部的工作就結束了。各級解放區政府的城工幹部在勝利街的交通銀行大樓設點,成立了華中總工會。陸天虹任秘書主任,總工會的主要工作是組織工人恢復生產。

早在5月16日,隱藏在長江上游的渡船,就鳴著勝利的長笛返回漢口,次日即恢復輪渡;而漢口公共汽車管理處隱蔽起來的18輛公交車,19日就重新行駛在市區;5月8日奉命停播、準備南撤的漢口廣播電臺,由於城工部的郭承先等人巧妙周旋,裝置器材全部儲存下來了,19日以“漢口人民廣播電臺”的呼號開始播音……

當時給陸天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群眾持續激昂興奮的情緒,從16日漢口解放開始,一直到二十幾號,一個星期內武漢大街上游行不斷。

一個星期後,陸天虹在辦公室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原漢口特別市市長晏勳甫,他是被城工部一名叫林涯萍的工作人員做工作留下來的。

後來,晏勳甫成為新中國武漢市政府參事室主任。5月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成立。在交接大會上,晏勳甫將國民黨漢口特別市政府的全部材料和檔案清冊,一一點交給新生的武漢市人民政府。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