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催生新中國六大生研所

[ 歷史故事 ]

疫情離北京僅200公里

似乎是為了考驗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新中國成立的當月,與北京近在咫尺的察哈爾省(舊省名,轄境包括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北京延慶,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大部、烏蘭察布市東部)暴發了鼠疫!

1949年7月中旬,察哈爾盟(舊盟名,盟府在今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的一個村,先後有4個人突然得病,症狀為高燒,打寒戰,淋巴腫脹、劇痛,其中1人症狀較輕,另外3人卻全身出血,昏迷,於20日死亡。後來調查疾病源頭,方知上述4人感染的是腺鼠疫。當時,牧民不知是什麼病,沒有上報。到10月初,竟然一天之中就死了6人。並且,死亡人數還在不斷增加。接下來的調查發現,此時的疫情已經升級了,從腺鼠疫變成了更為兇險的肺鼠疫,並且疫情傳到了省會張家口。

張家口離首都北京不過200公里,對鼠疫的傳播來說。這點距離不過就是咫尺之間。

1949年10月27日,中央得到察哈爾省的報告後,毛澤東立即指示周恩來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組成中央防疫委員會,由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任主任委員,根據東北解放區防治鼠疫的成功經驗,決定自10月28日開始採取緊急措施:

一、嚴密封鎖交通。由聶榮臻負責,調動部隊並動員各地黨政軍民對疫區進行封鎖。

二、加強疫區的防疫力量,緊急調動醫療、防疫隊伍和藥品趕赴疫區。

三、緊急下撥防疫經費。

四、責成衛生部趕製宣傳品,反對迷信活動。

鑑於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內防疫力量相當薄弱,藥品和資金無不缺乏的現實,10月28日,毛澤東主席給蘇共中央總書記斯大林發電報,請求蘇聯幫助防治鼠疫。

斯大林接到毛澤東電報後,立即決定派遣醫療隊和支援疫苗、血清等藥品,並於10月29日回電給毛澤東。

同時,在東北完成任務後已在回國火車上的蘇聯醫療隊,接到命令後立即換車掉頭,趕往察哈爾。

在中央防疫委員會的強有力領導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努力下,很快就有1186名防疫人員趕到了疫區,展開工作,充分顯示出新生政權的言出必行、雷厲風行的作風,與舊中國臨事推諉、以鄰為壑的腐朽作風形成鮮明對照。

一個多月撲滅鼠疫創造奇蹟

隔離只能阻擋疫情的傳播,但最後撲滅疫情必須要靠疫苗。

疫苗在哪裡呢?當時的中央防疫委員會可謂手中空空,毛澤東向斯大林求援的疫苗還沒運到,心急火燎的衛生部副部長賀誠當面對北京天壇防疫處處長湯飛凡交代任務:務必儘快生產出100萬人份的鼠疫疫苗。

湯飛凡對賀誠說,他手中有從國際上得到的兩個鼠疫無毒菌株,第一個是“歐藤”(Otten,來自印度),第二個是“E.V”。兩相比較,“E.V”是當時國際上認為最安全的疫苗,所以決定採用“E.V”實驗生產無毒疫苗,得到賀誠首肯。

實驗的第一步是給小白鼠注射“E.V”活疫苗。這一步沒有什麼危險,最危險的是實驗的第二步,即在已經注射了活疫苗的小白鼠身上注射強毒鼠疫菌,然後安靜地等待小白鼠的反應,一天一天地抽血化驗,如果整個潛伏期的化驗結果都是陰性,就能證明活疫苗確實具有免疫功能。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刻都充滿了危險。但是,湯飛凡每天都是笑容滿面地走出實驗室。

實驗完成了,證明“E.V”無毒菌苗對鼠疫桿菌有很好的免疫作用,於是開始批次生產。到11月中旬,天壇防疫處共生產出鼠疫無毒活疫苗900萬人份,是中央防疫委員會下達任務的9倍。

有句老話叫“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對防疫工作來說就是手中有疫苗,心中就不慌了。隨著蘇聯疫苗和東北疫苗的及時運到以及天壇疫苗的超額生產,察哈爾疫區及相鄰地區的人民都享受到了注射疫苗的福利。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