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樣畫葫蘆
北宋初年,有個叫陶轂的,是個職業檔案起草人,先後為後晉、北漢、後周和宋朝一看,就能交差。宋太祖趙匡胤嘲笑他,說他是“依樣畫葫蘆”。
陶轂心裡不服,想建功立業,就搶了個差事,出使吳越國,要說服吳越王錢俶投降宋朝。其實錢俶和趙匡胤關係不錯,他問陶轂想吃什麼。陶轂說:“聽說你們這兒有個東西叫螃蟹,我沒見過,咱就吃這個吧。”
錢俶趕緊叫人蒸螃蟹,各個品種都有,先從大閘蟹上起,一個一個介紹。因為先大後小,陶轂就對錢俶說:“這真是‘一蟹不如一蟹。”那意思,就是嘲笑錢俶家退化。
錢俶氣壞了,叫來廚子嘀咕半天。沒過多久,端上一盆湯來,綠油油的。陶轂問:“這啥湯啊?”錢俶道:“葫蘆做的,名字叫依樣畫葫蘆。”
陶轂羞了個大紅臉。
改制贏敵
唐睿宗時期,突厥軍隊在邊關蠢蠢欲動,朝廷幾次派兵圍剿,卻都以戰敗而告終。為此,皇帝在朝堂上大發雷霆,希望有志之士能夠挺身而出,以解燃眉之急。想來幾千突厥士兵能夠屢次將唐朝大軍打敗,一定兇悍無比,朝堂上的官員都不願意去前線帶兵打仗。
這時,一人提議說,當今宰相張說,能文能武,一定有辦法將突厥軍一舉殲滅。一人說罷,多人附和,皇帝正愁無人替他解圍,聽此一言,當即拍板定下。站在一旁的張說知道由於自己性格剛毅,被人排擠,無奈勢單力薄,只好硬著頭皮將此重任接下。
張說帶兵來到邊關後,並沒有馬上部署作戰計劃,而是到軍中走了一圈,看到駐守邊關的都是精銳部隊。按理說如此強壯、訓練有素的部隊,打敗突厥綽綽有餘,為何卻屢次戰敗呢?問題出在哪裡?張說實在不解。
晚飯時,一個火頭軍端菜進入營中,張說拉住他,與他攀談起來。火頭軍看張說如此客氣,也就將心中的話說開了:“大人,你初來軍營,也許還不知道,突厥那邊是按打敗多少人來計算軍功的,所以他們一出戰,個個都像猛虎一樣;在我們軍中,無論多麼拼命打了勝仗,最終的軍功與賞賜,朝廷只獎勵給軍官,普通士兵是沒有份的。”一語點醒夢中人,張說終於明白戰敗的原因了,戰爭不是輸在軍隊實力和戰略部署上,是輸在了制度上。
第二天,張說擂鼓聚將,當著所有計程車兵宣佈:此後出戰,無論官職大小,一律按殺敵多少來計算,打完勝仗,論功行賞。此制度一出,士兵士氣高漲。之後,唐軍將士與突厥大軍廝殺數場,將突厥士兵打得落花流水。最後,突厥與唐朝簽訂和平條約,不敢再在邊關騷擾。
張說不辱使命,班師回朝後受到重賞。
我也嚇你一跳
咸豐初年,洪楊軍起,左宗棠以四品京堂統軍,轉戰浙江、福建等省,後又平陝甘,定天山南北路。
一日,左宗棠在一理髮店剃頭,有幾隻蒼蠅飛停於他頭上,理髮師不管三七二十一,揮起剃刀向那蒼蠅頭顱上斬過去,手起刀落,蒼蠅迎刃而亡。雖然左宗棠能征善戰,而此際猶如肉在砧板上,無話可說,但已是不寒而慄矣。
翌日,左宗棠遣部下把理髮師縛到刑場,緊緊繫在一個十字架上,動彈不得,此時但見左宗棠馳快馬,蒙雙目,執強弩,向理髮師放出支支響箭,而支支貼面貼身不傷皮肉。之後,左宗棠把他解下,毫無敵意,只是輕顰淺笑,而理髮師早已尿溼褲子矣。
張自忠勘破鴻門宴
抗戰期間,張自忠帶領部隊與日軍交戰,他驍勇善戰,讓敵人聞風喪膽,成為敵人的眼中釘。敵人有意拉攏張自忠,軟硬兼施,張自忠都不為所動,嚴詞拒絕。
一次,張自忠接到一個朋友打來的電話,邀請他到家中一聚。以往接到朋友的邀約,張自忠都會欣然赴約,這次張自忠遲遲未動。
手下忍不住問:“我們何時動身?”
張自忠反問道:“他為什麼請我去他家裡吃飯?”
這個問題讓手下哭笑不得。他們經常互相請客,一起喝酒、談論時事,然後盡興而歸。如果是別人請客,可能需要問一下原因,但這是張自忠很熟悉、很欣賞的一個朋友,邀請他到家裡吃飯,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我是說,以往他總會提前邀約,不會如此急迫。而且前兩天,我聽說他身體抱恙,不能飲酒。為什麼突然邀請我去家裡相聚呢?裡面一定有什麼問題。”張自忠說。
手下頓時一愣,也覺得似乎哪裡不太對勁兒。
於是,張自忠派人去朋友家中察看,才知道朋友被敵人劫持,敵人設下埋伏,想要抓住張自忠。幸好張自忠警惕性高,沒有上當,隨後還及時救出了朋友。
做宣傳不一定用廣告
道光十五年(1835年),廣州地區暴發眼疾,求醫者絡繹不絕。商人伍秉鑑看到這一現象後,決定開一家眼科醫院。眾人都以為他是看中了“商機”,想大發一筆,但伍秉鑑接下來的做法讓大家目瞪口呆:所有前來看病的人全部免費。
醫院成立後,百姓的怡和商行。
後來,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幾乎全國人民都知道了廣州有個怡和商行免費為大家診治眼疾,很多人也爭相瞭解怡和商行,怡和商行在短時間內竟然成了明星。
原來,這是伍秉鑑看到東印度公司做廣告賺錢後,突發奇想,便透過給老百姓看眼疾的方式宣傳怡和商行,果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