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來辦事的人就像乘客,政府各部門就像車子,我們這些人就像是車把式,各部門當官的就像是騾子,我們用鞭子抽著他們往哪兒走就行了。”本來應該高高在上、發號施令的官卻會被名義上的下屬和附庸的吏當成拉車的騾子,用鞭子抽著,愛往哪裡趕就往哪裡趕。這些吏居然還敢公開說這樣的話,這不能不使我們考慮一下:官和吏,究竟誰管誰,誰服從誰?古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名實不符的怪事?
要說官員們都心甘情願,那當然不可能。哪一位當了官的人願意做自己下屬的傀儡?又有哪一位官員會主動讓幕僚來擺佈自己?但有時卻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清朝就很說明問題。
據說當時有位紹興師爺鄔先生,本領極大,但脾氣也不小。田文鏡請他做自己的幕僚,專門給雍正皇帝擬奏摺。鄔先生提出的要求是,放手讓他寫,保證對田文鏡有利,但寫些什麼不許田文鏡看。田文鏡同意了,鄔先生就任幕僚,幾道奏摺呈上後,果然皇帝龍顏大悅,田文鏡一下子成了寵臣。
原來鄔先生認準了雍正一心要除掉了解他篡位隱私的顧命大臣隆科多,所以以田文鏡名義接連上奏揭發,使雍正獲得藉口消除了這個隱患。但不久鄔先生脾氣越來越大,田文鏡受不了,打發他回老家去了。從此以後,田文鏡上的奏摺無不受到雍正的批駁,弄得他膽戰心驚,只得再次請鄔先生出山,並且答應了他的苛刻條件。鄔先生重新操起刀筆,果然身手不凡,為田文鏡起草的一道請安摺奏上,雍正居然認出了他的手筆,親自用硃筆批上:“朕安。鄔先生安否?”田文鏡對這位幕僚自然只能奉若神明瞭,哪裡還敢說個“不”字?
此事究竟是不是歷史事實,現在已很難查考了,但類似的故事很多,足以說明紹興師爺們的威力,也說明無論職位多高的官員都離不開吏的輔佐和指點,經驗豐富、辦事幹練的吏更是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