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的軍隊攻克北京,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帝國滅亡。
然而,在大明走向滅亡的關鍵時刻,一名將領卻始終按兵不動。這個將領名叫左良玉,其手頭有80萬大軍。如果左良玉能主動出擊,和農民軍、清軍展開激戰,大明或許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但非常可惜的是,左良玉眼睜睜地看著大明覆滅。更為離奇的是,眼睜睜看著大明滅亡的左良玉,竟然被捧為“忠臣”。
明朝後期黑白顛倒的政治空氣,給左良玉這樣的“軍事投機分子”以生存的土壤,這是左良玉被明末東林黨人和明朝其他官員捧為忠臣的根本原因。
明朝官場執政的中後期,貪官嚴嵩以“和稀泥”的風格執掌朝政大權,底下的大臣自然“認真模仿”,以至於北方的蒙古人發動庚戌之變打到北京城下,朝廷也毫無反應。
到了嘉靖執政的最後幾年,嘉靖皇帝已經意識到嚴嵩對官場風氣帶來的嚴重負面影響。1562年,徐階彈劾嚴嵩成功,成為新的明朝首輔。隨後,高拱、張居正先後執政,讓明朝惡劣的官場風氣有所緩和。
然而,隨著高拱的離職和張居正被清算,明朝剛剛有所恢復的政治風氣又在萬曆皇帝“不上朝”的影響下逐漸被帶壞了。到了萬曆執政的中後期,明朝的黨爭越來越明顯。天啟年間,閹黨頭目魏忠賢瘋狂排斥異己,迫害東林黨人,明朝官場進入自1368年開國以來最黑暗的時期。
這種惡劣的官場環境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排擠打壓真正有能力、為人正直的官員,卻黑白顛倒地重用那些沒有能力但“會來事”的官員。崇禎時期,在戰鬥中屢建戰功,但為人正直的名將曹文詔被屢次打壓,最後陣亡在農民軍的包圍中。至於明軍老將孫傳庭和盧象升等人,最後也不幸死於同僚的“挖坑”。
而戰績平平,又經常姦淫擄掠平民的左良玉卻成為帶領80萬大軍的大將軍,還得到明朝官員的一致認可,這就是明朝後期官場腐敗至極的直接證明。
左良玉能“成功”還是有一定“秘訣”的。
崇禎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左良玉只是明軍中一名不起眼的低階軍官。為了養家餬口,左良玉只好在東林黨大官侯恂的底下打雜工。
侯恂是崇禎時期的戶部尚書。在侯恂的保薦下,左良玉從明軍中最不起眼的低階軍官“火速晉升”為昌平副將軍。
在晚明黑白顛倒的官場環境中,要想站穩腳跟,“會來事”是必不可少的功夫。早在侯恂底下打雜工的時候,左良玉拍的“馬屁”就讓侯恂非常高興。前線戰場需要人,侯恂就給左良玉來了個“火線提拔”,對於侯恂的特殊關照,左良玉更是感恩戴德,親自給侯恂磕頭。
在侯恂的關照下,打仗一般、情商極高的左良玉很快被同僚們“高度評價”,有人甚至評價左良玉為“明朝的忠臣”。為了迎合東林黨等官員的評價,左良玉甚至還在戰場上搞起了作秀。
左良玉領導的軍隊戰績一般,燒殺搶掠卻是很多。為了讓朝中的官員忽略姦淫擄掠的罪行,左良玉故作姿態地和讀書人搞好關係。
比如,一個讀書人的妻子被左良玉部隊的軍官搶走了,讀書人讓左良玉處理這件事,結果讀書人的妻子貪戀更好的生活,不願意和丈夫回去。左良玉如何處理這件荒唐事?他沒有讓讀書人和妻子團圓,而是讓讀書人娶了另外一名長相姣好的女子為妻,殺掉了拒絕回家的原配妻子。讀書人對左良玉感恩戴德,左良玉“辦事公道”的所謂“美名”就傳出去了。
還有一次,左良玉的部隊一路打到河南商丘附近,而商丘是侯恂的老家。來到“恩師”老家,燒殺搶掠成習慣的左良玉下令禁止在商丘燒殺搶掠,這是左良玉對侯恂的回報,也是左良玉成功的作秀。
正因為左良玉會來事,善於作秀,背後又有靠山,崇禎時期的大臣才把戰績平平、軍紀極差的左良玉捧為“大明的忠臣”,直至左良玉按兵不動,坐看農民軍攻克北京城,明朝大臣也沒有認識到左良玉投機者的真實面目。與屢被打壓的曹文詔、孫傳庭、盧象升等人的境遇相比,真是諷刺。這樣黑白顛倒的官場,即便崇禎皇帝再勤政也無藥可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