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拾貝:催吐也要做清官等

[ 歷史故事 ]

催吐也要做清官

明代楊繼宗為官清廉,有人給他家送來一隻燒鵝和一個豬頭,楊夫人收下了。

楊繼宗回家吃了這些東西后,才知是別人送的禮,立刻捶胸頓足,召集所有下屬開會,展開深刻的自我批評。

更厲害的是,他當眾吃肥皂,把剛吃的東西全吐了出來。

當時的大太監汪直說:“天下不愛錢者,唯楊繼宗一人。”

王安石吃餅邊

王安石做宰相的時候,兒媳婦家的親戚蕭公子來到京城,王安石請蕭公子吃飯。蕭公子鄭重其事地穿著華麗的衣服前往。過了中午,蕭公子已飢餓難耐,王安石還沒有請他入席。蕭公子心想:我第一次來,宰相肯定會準備豐盛的宴席來款待我,飯菜也會做得非常精緻,時間晚點兒情有可原。於是他耐著性子等下去。

過了很久,王安石才請蕭公子入席。蕭公子興高采烈地在餐桌前坐下,可是一看桌面就傻眼了:竟然什麼菜餚、果蔬都沒準備。蕭公子喝了幾杯酒後,才上了兩塊餅,又上了四份切成塊的肉,之後上了一份菜湯。蕭公子平時很嬌慣,所以只吃了餅中間比較薄脆可口的部分,把又軟又厚的餅邊都扔在了桌上。

王安石看到後也沒說什麼,只是伸手把蕭公子吃剩下的餅邊拿過來全吃光了。蕭公子見堂堂宰相如此節儉,一時羞愧難當。

五賢不及一惡

春秋時期,晉國智氏族長智宣子準備立自己喜愛的兒子智伯為繼承人。智氏家族的軍師智果為人多智,頗有遠見,看人看事入木三分。他直言勸阻智宣子:“立智伯為繼承人還不如立長子。”

智宣子不以為然地問:“為什麼?”

智果回答:“說到智伯,大家有目共睹,確實在晚輩後生裡面出類拔萃。他有五個優點,別人難以企及。一是身材高大,顏值頗高。二是善騎能射,還能駕駛車輛,武藝超群。三是多才多藝,技能出眾,頗有本事。四是說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而且文辭優美,才高八斗。五是堅毅剛強,果斷勇敢。總之,不愧為智氏好男兒啊。”

智宣子聽後不解地問:“既然這樣,為何不能立智伯呢?”智果答:“智伯雖有此五賢,但尚有一惡啊,而且此惡關係智氏家族興衰存亡啊!智伯這一惡不是別的,而是沒有仁德之心。如果讓他統領智氏子孫,則智氏必將滅亡。”智果說完,用期盼的眼神看著智宣子,智宣子則轉身拂袖而去。

第二天,智宣子召集族人,當眾宣佈立智伯為繼承人。智果為儲存實力,帶領一部分族人從智氏中分出,另立宗廟輔氏,表示脫離智氏。

《周易》中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智伯上位後,以強凌弱,貪得無厭,不斷地向趙、魏、韓索要土地。趙、魏、韓三家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斷然聯手,打敗智伯,並誅滅智氏一族,唯獨智果儲存了自己的族人。

彈雀之興

宋太祖趙匡胤彈雀於後花園,某臣子稱有急事求見。太祖只好見之,卻因所奏之事並不很重要而發怒,責怪其擾了自己彈雀之興。

臣子道:“我以為這事比陛下彈雀要緊。”

太祖聞言更怒,竟以柱斧柄撞其人嘴,撞落其兩顆牙齒。其人俯身拾起牙齒放入懷中。太祖斥道:“你儲存牙齒還想訟告我嗎?”

其人答曰:“臣不能訟陛下,自當有史官書之。”太祖聞言自覺不妙,馬上換了副笑臉,並賜金帛予以安慰。

趙匡胤雖然不希望此事被後人知道,立即改變態度並賜金帛安慰當事人,但事情既已發生就成歷史,最終也沒能掩蓋得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