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墨子勸架,是一種享受——這人腦子太好使了,嘴巴太能說了,每次勸架,都能想出巧妙而且有效的策略,投石問路,旁敲側擊,劍出偏鋒,指東打西,以退為進,迂迴突擊,以三寸不爛之舌,橫掃千軍如卷席。
第一回,勸阻楚國攻宋。楚國想打宋國,墨子聽說了,從齊國出發,趕了十天十夜的路,風塵僕僕來到楚國。到楚國後,墨子先去見楚國的軍事參謀、後來被當作木匠鼻祖的魯班先生。
魯班給楚國設計過一些先進武器,這一回,他又搞出了更新鮮、更厲害的發明,據說能讓楚國軍隊攻城之時無堅不摧、勢如破竹。
墨子見到魯班,劈頭就問:“有個人對我不利,我想把他幹掉,可是又不方便親自動手,您能幫我做了他嗎?”魯班說:“開什麼玩笑,我又不是殺手!”墨子說:“不讓您白乾,我給錢,事成之後,我出十根金條。”魯班一口回絕。墨子問:“為什麼啊?十根金條不少了!”魯班不高興了:“凡是不道德的事情,給多少錢我都不幹。”墨子立即反問道:“現在您幫著楚國屠殺宋國的百姓,是不是合乎道德呢?”魯班沒話說了,他不願強詞奪理,只好對墨子說:“幫楚國攻打宋國,確實是不道德的,我錯了。可是想打宋國的不是我,是楚王啊,楚王下了這個決定,我能有什麼辦法呢?”墨子說:“好吧,請您帶我去見楚王。”
倆人見了楚王,墨子不說攻打宋國的事,先給楚王講故事:“比方說有個人,吃的是燕窩鮑魚,卻去討別人的粗糠爛菜。您說這個人有毛病沒有?”楚王說:“太有毛病了。”墨子問:“您管著這麼大一個楚國,卻去跟人家搶那個又窮又小又沒有資源的宋國,是不是也犯了同樣的毛病呢?”楚王啞口無言,過了一會兒才說:“也許我不該做出攻打宋國的決定,但是先生,您該知道君無戲言,我的部下已經接到攻打宋國的命令了,您總不能讓我把這命令收回去吧?”墨子說:“您現在收回命令,是有點兒難堪,可是難堪總比戰敗強多了。我敢打保票,只要您的軍隊一進宋國,便會有來無回!”楚王笑了:“想必先生有什麼高明的防禦戰術,能抵擋我們楚國的攻城大軍?”墨子說:“您的軍事參謀魯班先生在這兒呢,趁這個機會,您讓他跟我比畫比畫,他演示攻城術,我演示守城術,看看誰的戰術更厲害吧。”
楚王讓他們演示,魯班一連用了九種攻城武器,都被墨子用極高明的守城術打得一敗塗地。楚王見狀,心說墨子這傢伙太厲害了,他回去要是幫著宋國軍隊守城,我的軍隊還真是難操勝算,於是殺心陡起,準備要墨子的命。墨子不慌不忙地說:“您現在就是殺了我,也不頂用了,我來楚國之前,早就向我那三百個學生交代過了,不管我能不能活著回去,他們都會站在宋國的城頭上,用我教給他們的守城術打擊敵人。”楚王只好很沮喪地收回了攻打宋國的命令。
還有一回勸架,勸阻齊國攻魯。
齊國人要打魯國,魯國國君很害怕,向墨子請教,怎樣才能避免這場惡戰。墨子勸他向齊王寫信服軟,同時派人給周邊的幾個諸侯送重禮,求他們幫著替魯國說情。也不知魯國國君不願意這樣做,還是齊國軟硬不吃,反正後來齊國軍隊還是氣勢洶洶地來了。眼見大軍壓境,魯國就要不保,墨子決定來個釜底抽薪:到齊國去一趟,說服齊王,讓他撤回攻魯大軍。
墨子進宮拜見齊王,不提攻魯,先打比方:“譬如您手裡有一把寶刀,輕輕一揮,就能把別人腦袋砍下來,您說這刀利不利?”齊王說:“這樣的刀當然很鋒利了。”墨子又說:“如果您拿著這把刀,想砍多少人頭,就能砍多少人頭,而且不管砍掉多少都不會捲刃,那麼這刀利不利?”齊王說:“當然鋒利。”墨子追問:“拿刀的人砍了別人腦袋,會有什麼後果呢?”齊王想了想,說:“人做事,天知道,做惡事,有惡報,今天砍了別人腦袋,明天自己的腦袋也會被人砍去。”墨子說:“太對了!齊國軍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好比是一把很鋒利的刀,您則是那個拿刀的人。現在您派軍隊攻打魯國,殘殺百姓,這跟您自己拿著刀砍掉成千上萬顆無辜之人的腦袋,有什麼兩樣?”齊王聽完這話,出了一身冷汗,說:“多謝先生提醒,要是我的兵殺了很多魯國百姓,那我可真要遭報應了。來人吶,傳令下去,趕緊撤兵!”
您瞧,就憑三寸不爛之舌,墨子又阻止了一場戰爭。
墨子主張兼愛,珍視一切生命,無論貴賤,不分國籍;他主張非攻,厭惡一切戰爭,無論是弔民伐罪,還是擴土開邊。他遠遠超越了狹隘的愛國主義,更超越了狹隘的民族主義,他是個堅定的和平主義者,如果他活在今天,完全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摘自《君子愛財:古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