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亂世,群雄爭霸。然而,對於只能眼睜睜看著天下大亂的東漢朝“挾天子以令諸侯”中的一筆註腳,卑微如此,是權宜之計還是無可奈何?若歷史倒轉,這位流離半生的亡國之君,是否會為了扞衛漢室,拼個魚死網破呢?
戲劇的登位:亂世中掙扎
東漢末期,君主的大權基本處於旁落,反而是宦官和外戚為了爭權而鬥個你死我活。漢少帝未能倖免。大將軍何進率先計劃剷除張讓等宦官。只可惜,何太后因為宦官曾有恩於自己,不同意這個計劃。這時候,司隸校尉袁紹給何進想了個辦法,讓當時頗具實力的軍閥董卓進京,“以脅太后”。
何進沒過腦子,欣然同意。但他沒料到的是,宦官們棋高一著,沒等到董卓進京,自己便丟掉了性命。何進一死,袁紹兄弟帶兵殺入宮廷,把宦官也殺了個乾淨,刀光劍影之間,漢廷徹底亂了。無奈之下,中常侍段珪等人帶著漢少帝和陳留王劉協逃走,當天夜裡便到了黃河岸邊。結果途中遭遇變故,在回洛陽的路上碰上了董卓。
不久之後,董卓不顧眾人反對,直接廢掉漢少帝,改立劉協,是為漢獻帝。皇位就這樣被交到這個只有九歲的孩童手中,而江山與大權,卻被董卓死死把持。
毒殺太后、自任太尉、手握大權、濫施刑罰,董卓像是被釋放出籠子的野獸,很快引起眾怒。獻帝即位數月後,關東諸郡紛紛起兵,很快組成了以袁紹為首的關東聯軍。
眼看關東聯軍來勢洶洶,董卓想了個最直接的方法——跑。很快,廢帝劉辯被毒殺,而剛登位不久的漢獻帝劉協,在董卓脅迫之下遷往長安,被迫遠離故土,開始了第一次顛沛流離。
絕處裡逢生:曹操的奉迎
初平元年(190),獻帝跋涉千里,抵達長安。
此時的長安經歷戰火洗禮,早已不復往日繁華興盛。宮室殘破,更殘破的是獻帝的內心。董卓獨攬大權,日日縱情荒淫,將漢室裡裡外外糟蹋了個透。
頂著天下之主的名頭,劉協很快拋卻了孩童的無憂無慮,“東歸”成了他心心念唸的頭等大事。
不久之後,劉協開始謀劃。他找來侍中劉和,請他潛逃出去找其父襄賁侯劉虞帶兵救駕。遺憾的是,劉和的行蹤被袁術察覺,袁術私下扣住劉和,自己派兵去找劉虞,要他和自己一起出兵“救”獻帝。這時,劉虞的手下公孫瓚出現了變數,讓袁術改了主意,反而扣留了帶兵前來會合的劉虞,這下,眼巴巴望著劉虞的獻帝願望落空,東歸遙遙無期。
初平三年(192),司徒王允聯合群臣利用反間計誅殺董卓,脫離魔掌的漢獻帝迎來了短暫的喘息之機。趕走一隻虎,一群狼卻在來的路上。董卓死後,其舊部李傕、郭汜等人叫囂著要給董卓復仇,數月之後,怒氣衝衝地帶兵殺入長安。結果呂布出奔、王允被殺,獻帝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火苗也被澆了個透,政局再次被掌握在軍閥手中。
興平二年(195),李傕誅殺樊稠,長安陷入混亂。這廂剛結束,那廂李傕和郭汜等人又開始了爭鬥,鬧到最不可開交時甚至出現了李、郭兩人“一人劫天子,一人質公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