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魯迅先生

[ 歷史故事 ]

魯迅先生寫的文章像匕首、像投槍,充滿了風暴一般的戰鬥氣息,但生活中的魯迅其實是一個很有情趣的人,也很懂得享受生活的清福。只是魯迅先生享受的清福不是奢靡的感官刺激,而是心靈的愉悅和生活的樂趣。

魯迅喜歡喝茶。年輕時,喝茶是紹興老家的喝法:先在一把大錫壺裡盛滿開水,然後在茶杯裡用茶葉泡出濃濃的茶汁,可以隨時兌開水喝。在日本留學時,魯迅飲用的茶葉大多是中等的綠茶。定居上海後,魯迅喝茶就比較講究情調了,不再用大錫茶壺,而是用小壺泡茶。如果茶水中的茶香不夠,而當時又不那麼忙,他就會另換一壺新茶。魯迅在《喝茶》這篇文章中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就須有工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的感覺。”魯迅是很樂意享受喝茶這種清福的,只是平時勤於寫作,享受這種清福的時間並不多。

魯迅喜歡吃故鄉的菜蔬和瓜果。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魯迅這樣寫道:“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故鄉的菜蔬和瓜果是魯迅小時候的美味,離家在異鄉生活之後,這些東西成了魯迅心中的鄉愁。這種鄉愁說來並不那麼陽春白雪,卻通俗得清新美好。在生活這方面,魯迅是既雅且俗的。許廣平曾經說,在生命的晚期,魯迅吃的東西很隨便,不過隔夜的菜他是不大喜歡吃的,只有火腿這種食物他還愛吃,預備出來的火腿不一定一餐吃完,那麼,連用幾次也是可以的。魯迅懶得吃魚,因為魚的細刺多,吃的時候浪費時間,魯迅覺得把時間用在這上面是很可惜的。魯迅在享受生活清福的時候又不願意浪費時間,表現出了極其珍惜時間的勤奮作風。

魯迅喜歡抽菸,而且煙癮很大,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魯迅還喜歡喝酒,他喝的酒並非高檔酒,喝酒的時候也十分節制,對於酒的質量,他卻異常講究。有一次,有人見許廣平親自為魯迅用玫瑰花浸泡一種酒。還有一次,魯迅留一位朋友吃飯,朋友喝了魯迅家的幾杯酒,感到酒味非常醇厚。用玫瑰花泡酒喝,這是非常雅緻的,可見魯迅先生的生活情趣。

魯迅喜歡吃零食,尤喜歡吃糖和小花生。日常生活中,魯迅也常常拿糖和小花生這些小東西來招待客人。許廣平說魯迅“糖也喜歡吃,但是總愛買三四角錢一磅的廉價糖”。魯迅買廉價糖的做法的確耐人尋味。其實,他買得起那些貴一點的高檔糖,但是,他要自己完全像一個普通人那樣融入生活,而不是遠離生活。對於魯迅來說,這也是一種清福。

魯迅書齋裡總是井然有序、一塵不染。喜歡享受清福而充滿生活情趣的魯迅,是遠離邋遢、凌亂和頹廢的。現代散文作家、編輯孫伏園在《哭魯迅先生》一文中這樣寫道:“他(魯迅)雖然做官十幾年,教書十幾年,對於一般人往往無法避免的無聊遊戲,如賭博,如舊戲,如妓院,他從未沾染絲毫。”這恰恰說明他真正懂得什麼是清福。

魯迅晚年很愛看電影,常常花最多的錢買最好座位的電影票。這同樣是一種清福。魯迅覺得,看電影就是要高高興興的,坐在最好的座位上看,才能帶來最好的享受。魯迅去看電影是為了讓自己真正放鬆,所以他和許廣平去看電影時,不坐電車和黃包車,而要坐當時很時髦而且價錢不低的小汽車。晚上,小孩子睡靜了,家裡也沒有客人,工作也比較放得下的時候,魯迅就像突擊似的,叫一輛車子,和許廣平很快溜到影院坐下來,開心地看一場電影。許廣平說,看電影到了高興處,魯迅“高興得好像吃到了稱心的糖果的小孩子一樣”。看完電影,魯迅還會意猶未盡地給朋友寫信,鼓動說電影“不可不看”。

喜歡享受生活的魯迅,讓人們看到了他身上的天然質樸,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生動又令人驚喜的文化大家。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