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硝煙的較量

[ 歷史故事 ]

早在兩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國相管仲就是打貿易戰的頂尖高手。齊國之所以能成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除了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貿易戰的連連取勝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打貿易戰,關鍵得有錢。管仲經鮑叔牙推薦被齊桓公聘為國相之後,採取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抓錢”。齊國因為靠近海邊,有魚鹽之利,而魚也好,鹽也罷,都是生活必需品,因此齊國利用官辦魚鹽與他國做生意大發其財。有了錢,管仲在政治上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軍事上聯合其他小國做後盾,經濟上大打貿易戰,讓許多國家吃了大虧,不得不尊齊桓公為霸主。

根據各國不同的國情,管仲有不同的貿易戰打法。

衡山國是一個擅長打造兵器的國家,當時各國都去採購衡山國的兵器。管仲看準時機,大量、高價採購衡山國的兵器,衡山國人看到打造兵器這麼賺錢,於是全民造兵器,大發“軍火財”。接著沒有人願意從事農業生產了。管仲又高價收購各國的糧食,使各國富餘的糧食都流入齊國。這樣一來,齊國雖然花了大價錢,但擁有兵器和糧食,破壞了衡山國的經濟平衡。突然有一天,管仲下令停止收購兵器和糧食,攻打衡山國。此時的衡山國空有錢財,缺少糧食,而各國富餘的糧食都被齊國收購。於是,衡山國不戰而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衡山之謀”。

對待老牌強國楚國,管仲的貿易戰照打不誤。楚國和齊國是軍事實力、經濟實力差不多的國家,管仲看準了楚國是山水之國,盛產鹿鳥動物,於是給齊桓公出主意,“公貴買其鹿”。齊桓公聽了管仲的建議,和對待衡山國一樣,大量、高價採購楚國的鹿。楚王不明就裡,看到發財的機會來了,命令楚民抓鹿賣給齊國,大發鹿財。這一場鹿的交易,楚國竟然賺了齊國兩千萬錢。但令楚王沒想到的是,人們光顧著抓鹿賺錢了,田地荒蕪了;楚國有大量的金錢,卻只能進口糧食。楚國不得不求助囤積了大量糧食的齊國,把齊桓公推上霸主的寶座。

管仲推行的是“尊王攘夷”的國策,但當時周天子已沒有多大的公信力,各諸侯國都不願向周王朝進貢,這就導致周朝中央政府財政緊張。為瞭解決這個問題,管仲也有奇招,他建議周天子嚴加管制盛產菁茅的地域,並下令凡跟周天子到泰山祭天和在梁父山祭地的諸侯,必須以菁茅作為祭祀用的墊席。祭祀天地是必須的,各諸侯國趕緊花錢高價去買菁茅,其價格也因此翻了十倍,結果只用了三天時間周天子就解決了財政問題。管仲的“菁茅之謀”大獲成功。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皇家父子
下一篇: 河邊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