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什麼樣的蔬菜

[ 歷史故事 ]

古人不但重視穀物,也喜食蔬菜。《爾雅·釋天》:“谷不熟為飢,蔬不熟為饉。”可見,在古人的飲食結構中,除了主食,蔬菜同樣是不可少的。

與“五穀”相對應,古代也有“五菜”。據《黃帝內經》一書說,這“五菜”分別是葵、藿、韭、薤、蔥。

葵,又名露葵、滑菜,為百菜之主。古人常食者為冬葵,秋天種植,當年即可採其苗葉為蔬。而其宿根至來年春天仍可發芽。葵味甘而無毒,又有宜脾滑腸之功效,故可備四時之饌。早在《詩經·七月》中即有“七月亨(烹)葵及菽”的記載。《周禮·天官·醢人》還記有“葵菹”,即用葵葉製成的酸菜。古人食葵,僅掐其嫩葉,而不傷其根。而葵之所以被列為“五菜”之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適應性強,不拘肥瘠之地,到處都能生長。《漢樂府·十五從軍徵》便記載了一名老兵在退役之後,於故居的廢墟上見到了“旅葵”,即野生之葵,並“採葵持作羮”。但由於食物結構的變化,唐代以後便無人再種葵,今天也無人食葵了。近年來菜市場上賣的秋葵,乃是葵的另一品種,並非古人所食之冬葵。

藿即大豆的嫩葉,在古代常被窮苦人家用來做羮,即所謂“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羮”(《戰國策·韓策一》)。古人還常將“葵藿”連稱,如南朝宋鮑照《代東武吟》:“少壯辭家去,窮老還入門。腰鐮刈葵藿,倚杖牧雞豚。”可見,葵、藿在古代都是很普通的蔬菜。今天,除了在餐桌上還能見到炒豆苗,作為蔬菜的藿無人再食了。

韭者,久也,可一種而久生,故名。韭是一種早春的蔬菜,故常被用於祭祀。如《詩經·七月》便有“四之日其蚤(早),獻羔祭韭”的記載。“四之日”即夏曆的二月,其時韭菜剛剛長出嫩葉,新鮮無比,故與羊羔一同被用作廟祭的祭品。在古代,韭菜也是一道美味。如杜甫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贈衛八處士》),蘇軾的“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送範德孺》),都流露出對韭的喜愛。春韭既可入“春盤”,又能與“黃粱”相配,可見其味道是多麼鮮美。

薤,又稱野蒜、山蔥等,今俗謂之藠頭,是一種葉類蔥,而根如蒜的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白色球狀鱗莖稱薤白。薤在古代既可用於調味,又可作為蔬選單獨食用。宋代詩人張耒在《種薤》詩中寫道:“薤實菜中芝,仙聖之所嗜。”與葵、藿一樣,薤作為蔬菜,今天已很少有人再食用,只是作為中藥的薤白,還一直被使用。不過在中國文化之短暫,並被譜為歌曲。先秦時期宋玉在《對楚王問》中便提到《薤露》之曲,說有人歌唱此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到了漢代,《薤露行》又被用作輓歌。

蔥原產於中國。因其調味、單食俱佳,且具有一定的醫療功用,故與韭菜一樣,成為“五菜”中古今人們一直喜食的蔬菜。

除“五菜”外,古人常食的蔬菜還有葑、菲、壺、菘等。《詩經·穀風》:“採葑採菲,無以下體?”其所謂“葑”即蔓菁,“菲”即蘿蔔。蔓菁又名蕪菁,俗稱大頭菜,其塊根肉質,可供蔬食。而且,因其生長速度快,種下後一兩個月即可食用,故又被當作救荒食品及軍糧之補充。如《後漢書·孝桓帝紀》記東漢永興二年(公元154年)六月,因蝗災與水患,五穀不登,桓帝曾下詔“令所傷郡國種蕪菁以助人食”。而諸葛亮平定南中時,於行軍途中,也曾令軍士多種蔓菁以濟軍食,故蜀人至今尚呼蔓菁為“諸葛菜”。而蘿蔔早在先秦時期即已被栽培,並被食用。《爾雅》稱蘿蔔為蘆菔,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更有蘿蔔栽培方法的記載。此外,《詩經·七月》還記“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其所謂“壺”即葫蘆,其內瓤在古代也是一種重要的蔬食。今天人們作為蔬菜食用的瓠瓜,即是葫蘆的改良品種。

菘即今天所說的大白菜。因其凌冬不凋,有松之操,故謂之“菘”。而“秋來晚菘”與“春初早韭”一樣,都被古人當作美食。如宋代范成大在《四時田園雜興》詩中就詠道:“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蘇軾在《雨後行菜圃》中更說:“白菘類羔豚,冒土出蹯掌。”足見大白菜從古到今一直都是人們喜歡的蔬菜。

除了栽培的蔬菜,古人也食野菜,最常食者為薇菜與薺菜。薇即野豌豆苗,又名大巢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古代曾廣泛地生長。當年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今甘肅渭源縣境內),不食周粟,即以薇充飢。《詩經·小雅·采薇》中記載了周代戍邊計程車兵以薇果腹的故事。到了後來,“薇”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即堅毅卓絕的精神的象徵。蘇軾與陸游都食過薇。蘇軾不但在黃州東坡種薇,而且還留下了詠薇的《元修菜》一詩。陸游也留有《巢菜並序》一首,記其“自候風爐煮小巢”的興致。今天,薇的分佈地域已大大縮小,只在甘肅文縣及陝西寧強縣一帶的山中尚有生長,而且多用以出口(主要銷往日本),國人很少食用。

薺菜是一種十字花科的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由於其營養豐富、清香鮮美,可藥食兩用,也深受古今人們的喜愛。《詩經·穀風》及《楚辭·九章·悲回風》中都有詠“薺”的詩句。春秋時期的師曠還以薺菜為甘草,觀其生長狀況以佔歲之豐歉。古代,早春食薺已成為一種風習,人們常以薺菜為主料製成春盤以互相贈送。時至今日,薺菜仍是一種美味。

在古人所食的蔬菜中,還有一些與絲綢之路的開通密切相關。隨著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正式開通,漢、唐時期,胡蘿蔔、黃瓜(胡瓜)、芫荽(俗稱香菜)、菠菜等蔬菜自中亞傳入中國。宋、元以後,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通,辣椒、西紅柿、馬鈴薯等也自南美等地來到中國,成為中國人的重要食物。這些蔬菜既豐富了中國人的飲食,也成為絲路文化的物質見證。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