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瑞卿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傑出領導人之一,解放後被授予大將軍子女走革命道路。
1953年,適逢羅瑞卿的兒子羅峪華俄專畢業,被分配到公安軍司令部任翻譯。羅瑞卿知道後對兒子說:“你不能到公安軍司令部去工作,將來同我打交道不方便,對你的進步也不好,你還是轉業到地方去吧。”峪華想不通,羅瑞卿又說:“你是共產黨員、革命軍人,怎麼能不服從組織決定呢?”後來峪華明白過來,就高興地去中學教書了。
羅瑞卿夫婦很注意子女在學校的表現,孩子經常接觸些什麼人,這些人對孩子會產生什麼影響。1964年,女兒羅朵朵轉入北京景山學校已近一年。進初中後,她根據學校的要求,逐步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徵得朵朵的同意,羅瑞卿看了朵朵的日記,覺得女兒學習是努力的,也能夠關心時事。但是,每天日記的最後總有這樣一句話:“×老師,一天又過去了,祝你晚安!”這位老師是誰?是什麼原因使朵朵對這位老師產生這樣深厚的但又好像不太正常的感情?羅瑞卿覺得應該和學校取得聯絡,弄清情況。
次日,郝治平特地來到景山學校,詢問情況。原來朵朵從前的學校沒有俄語課,因此剛轉過來時俄語學習跟不上。俄語老師為了讓朵朵趕上去,不但經常為朵朵補課,有時還利用朵朵回家的時間,在路上幫她複習,背生字,直至送到家門口。由於老師的耐心幫助,加上朵朵本人的努力,過了一段時間朵朵的俄語程度就跟上了全班水平。因此,朵朵對這位女老師產生感激熱愛之情是很自然的。至於每晚都在日記中祝老師晚安,就需要加以引導。因為其他老師也為這批插班同學補習語義、數學等,都花費了許多心血。所以應該教朵朵讓自己的感情和視野放得更寬、更遠、更理智一些。
一次,朵朵所在學校派人到羅瑞卿家進行家訪,羅瑞卿與他親切握手:“老師,你們辛苦了!”接著又說:“我們做家長的,要了解孩子,不能放任不管。她做得不對的要教育,做對了的要支援。甚至對我們家長的批評,只要是正確的,我們也會虛心接受。”
羅瑞卿還很支援當時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參加一定的勞動鍛鍊。羅朵朵曾隨學校到北京朝陽區金盞公社參加勞動,親眼看到那時北京近郊農民家家戶戶還沒有電燈,有時油燈燈火常被飯鍋蒸汽撲滅,農民只好摸黑做晚飯。等到回家後,每當晚飯時,等全家人走進飯廳,朵朵總要把其他房間的燈和路燈全部關熄了,才去吃飯。羅瑞卿注意到孩子的用意,也主動地在離開臥室和辦公室時隨手關燈。羅瑞卿頗有遠見地指出:“孩子們做對了,我們就要支援。不要看作僅僅是為了省幾度電,而是鼓勵孩子牢記工農的疾苦,扶持她萌發的政治覺悟。高階幹部子弟,大多有不同程度的養尊處優、不知物力維艱的缺點,心裡很少有工農勞動群眾,這種孩子,將來怎麼能夠接革命的班?”
在羅瑞卿夫婦的嚴格教育下,幾個孩子都特別有出息,長大後成了各自行業的模範。
教子小徑:
1.羅瑞卿夫婦重視子女在外面的表現,孩子經常接觸些什麼人,這些人對孩子會產生什麼影響,以更好地瞭解孩子。
2.對於羅朵朵在日記中出現的“異常”,羅瑞卿夫婦及時瞭解真實情況,以使女兒的視野更寬、更遠。我們做父母的也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思想變化,及時瞭解真實情況,幫助孩子糾正一些不妥的思想和行為。
3.羅瑞卿對朵朵關燈節電的做法及時給予了讚賞和鼓勵,以促進孩子品格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