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裝糊塗

[ 歷史故事 ]

劉秀曾說“仕宦當作執金吾”,說這話時,對“執金吾”還是很豔羨的,希望有一天能出人頭地,當上那樣的“大官”。胸有大志總是好的,最終,他沒做上執金吾,因為有人為他執金吾了。劉秀的成功,與其心懷天下、久有凌雲志分不開,與其文韜武略、知人善任分不開,還有一點兒性格因素也很重要,那就是他的“糊塗”。

劉秀在平定河北的過程中,於更始二年(24年)四月,發起邯鄲圍殲戰,連戰皆捷。五月,一舉攻陷邯鄲,誅殺了在邯鄲稱帝的王郎。戰爭結束後,從王郎府第收繳了大批檔案文書,並且從中發現了數千封自己的部屬與王郎私下勾搭或誹謗自己的信件。有人將這件事報告了劉秀。

劉秀的心腹將領向劉秀建議,按圖索驥,找出自己隊伍中曾經動搖投敵的人,該斬首的斬首,該驅逐的驅逐,徹底清理一下自己的隊伍。這種做法按常理來說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不把這些動搖分子清除出去,將來萬一再興風作浪,豈不是後患無窮?然而劉秀卻不這麼想,他並沒有看這些信件,而是直接讓人將這些信件裝進筐裡,抬到大廳,然後把文官武將全部叫來,當著大家的面說,這裡面的信我一封也沒有看,現在我當著大家的面燒掉這些信,那些晚上在家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的人現在可以睡一個好覺了。說罷,劉秀真的讓人把這些信全燒掉了。這樣一來,很多人暗中都鬆了一口氣,同時心中也羞愧不已,心想自己的主公如此寬宏大量,自己過去卻想要背叛他,投奔敵人,實在是不應該。

這一招叫“令反側自消”,功效十分顯著,那幫想趁亂跳槽、落井下石的部下感動得熱淚盈眶,從此死心塌地堅守本職,對別處的“獵頭”再不正眼多瞧一下。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在別人無奈犯下錯誤的時候,與其不分青紅皂白地加以指責,不如給對方一個寬容的臺階。因為寬容有時是相互的,在寬容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善待自己,給自己留一個臺階。有時候,難得糊塗,糊塗也是大智慧。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