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令今人唏噓感慨。
先說兩個故事:
有一年,漢趙帝國平西將軍趙染率兵進攻晉帝國首都長安,晉帝國太尉索綝率領人馬前來抵禦敵軍。趙染認為索綝不是自己的對手,沒把他當回事。長史魯徽見狀,提醒趙染說:“晉帝國君臣知道自己衰弱,無法跟我們對抗,一定會全力以赴,將軍不可以小瞧他們。”趙染聽罷哈哈大笑,不屑一顧地說:“像司馬模那麼強大的對手我打垮他都摧枯拉朽,索綝又算得了什麼?”事情不出魯徽所料,兩軍交戰後,索綝集中優勢兵力猛攻趙染軍隊薄弱處,將趙染殺得大敗。趙染落荒而逃,總算撿回一條性命。他暗自嘆息說:“悔不聽魯徽的話,弄到這個地步,還有什麼臉面去見他?”於是下令殺掉了魯徽。
199年,正當曹操準備對袁紹發起進攻之際,劉備起兵反曹。曹操為避免兩線作戰,不得不先率兵進攻劉備。田豐建議袁紹藉此機會偷襲許昌,端掉曹操的老巢,袁紹沒有采納田豐的建議。曹操打敗劉備後,重回官渡,與袁紹對峙。袁紹依仗兵力遠超曹操,準備速戰速決,一舉將其殲滅。見此,田豐又向袁紹建言說: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士氣正盛,而且糧草充足,此時開戰,袁軍未必是曹軍的對手。然而,一向剛愎自用的袁紹聽不進田豐的建議。袁紹按照原定計劃向曹操發動進攻,結果被曹軍殺得大敗。袁紹戰敗,無顏去見田豐,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殺掉了田豐。
再說另外兩個故事:
公元前200年冬,劉邦率32萬大軍北征,打算先平定韓王信的叛亂,再一舉滅掉匈奴。漢軍連戰連勝,韓王信丟盔棄甲逃到匈奴。獲勝後的劉邦志得意滿,欲繼續揮戈北進,一舉殲滅匈奴。匈奴首領欒提冒頓單于面對數十萬漢軍來犯,準備採取“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策略。他猜測劉邦進攻前會派出特使前來偵察,就把精銳部隊、肥壯牛馬全部隱藏起來,只把一些老弱殘兵及瘦弱的牲畜放在顯眼的地方。劉邦派出的幾批特使看到後,都向劉邦稟報說匈奴只有些殘兵弱馬,不堪一擊。劉邦不放心,又派婁敬前去偵察。婁敬沒有被匈奴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他把自己看到的情況稟報劉邦,但分析說:作為部落首領的欒提冒頓單于,絕不可能只把老弱殘兵帶在身邊,他故意把殘兵弱馬放在顯眼的地方,一定是想引誘我軍攻擊,然後圍而殲之。然而,求勝心切的劉邦不但聽不進婁敬的分析,還嫌婁敬饒舌把他關進了廣武(今山西代縣)監獄。劉邦堅持率部北進,不幸在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的白登被匈奴圍困。後多虧陳平獻計,才找了個機會逃脫。劉邦回到廣武后,親自來到監獄為婁敬鬆綁,並向婁敬賠禮道歉:“悔不聽先生之言,我錯怪了先生,讓先生受委屈了。”隨後,劉邦宣佈封婁敬為二千戶,擢升為關內侯,此後也一直十分倚重他。
207年,曹操為了肅清袁紹殘餘勢力,也為了徹底解除三郡烏桓入塞為害之事,決定遠征烏桓。曹操的這一想法遭到幾名謀士的反對,他們認為烏桓氣候寒冷,地形複雜,勞師遠征,勝算難定。但曹操聽不進謀士們的規勸,率領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出征烏桓。曹軍進入烏桓境內後遇到極大困難,天寒地凍,許多士兵的手腳被凍傷,而且缺水少糧,士兵們不得不把戰馬殺了吃掉。這天,曹操找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把兵馬安頓下來,然後下令查詢當初勸阻自己征討烏桓的人都是誰。此事讓那些當初勸阻曹操征討烏桓的謀士嚇得魂飛魄散。豈料,曹操在調查清楚後,下令重賞這些謀士。他說:“我征討烏桓,實在是危險萬分,雖然成功,全靠僥倖。各位當初的建言才是萬全智謀,應該受到獎賞。”
同樣的事情,截然相反的處理方式,從中我們可看出四個人不同的胸襟和心懷。趙染、袁紹、劉邦、曹操無疑都是具有卓越才能的人,但他們成就的事業卻不可同日而語。趙染是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家,生於五胡十六國的亂世,有很多機會可以建立一番偉業,卻未能如此。袁紹也生逢亂世,之前的實力遠在曹操等人之上,完全有機會成為一代霸主,但他在官渡之戰中卻被曹操以少勝多殺得大敗,從此一蹶不振。劉邦和曹操則不同,一個開創了大漢江山,一個統一了北方國土。正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胸狹隘者,自然成不了大事;成就大業者,必有大氣度、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