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裡有雍正的詩和遠方
和兒子幹隆喜歡到全國各地遊山玩水不同,雍正大多數時間都宅在圓明園。作為圓明園的總設計師,雍正的設計理念就是建造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亭臺樓閣、有詩情畫意的精神家園。
雍正生性低調喜靜,圓明園建好後,他就搬到這裡,將其當做辦公、生活的主要場所。
在不知情的人眼裡雍正是個工作狂,但是他骨子裡卻有一種文藝氣息,春天裡踏青賞花,夏日裡競舟納涼,秋天裡望月觀菊,冬日裡參禪聽雪。
而且每次的休閒活動一定要讓御用畫師郎世寧畫下來,他再配上詩轉發。若不信,看看現存的《雍正十二月行樂圖》就明白了。
在行樂圖中,他時而穿著漢服,扮清流濯足的村夫,過悠閒自在的田園生活;時而又著蒙古袍,擺出一副彎弓射大雕的樣子;時而又化身蘇東坡在山野裡題壁。
最令人捧腹大笑的是他還趕時髦,穿上西洋袍,繫上圍巾,再戴上豪華的假髮,體驗了一把歐洲貴族的生活,並讓郎世寧畫下來,慢慢地欣賞,自我陶醉。
沒有一顆自戀的心,沒有一份熱愛生活的情趣,又怎能去體驗這多姿多彩的生活?
對細節有著狂熱追求的設計師
他有兩隻愛犬,一隻叫造化狗,一隻叫百福狗。話說這兩隻狗的名兒取得真接地氣,得有多大的造化和福氣才能深得皇上的寵愛?而且雍正屢屢傳旨給皇家服裝與工藝設計製造院——造辦處,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設計給狗做套頭衫、狗籠、狗墊等。
他下令給造化狗做麒麟衣,還為其設計了一款老虎式紡絲面軟裡子的套頭衫。做好以後,結果狗狗穿上耳朵窩在衣服裡,很不舒服,又讓人加上了兩隻耳朵。
從圓明園的總設計師到打扮寵物狗,看似不可思議,其實源於他對設計的狂熱追求。
在記載中,雍正喜歡用當時進口的裝潢新材料——玻璃來進行居室的裝修。如圓明園後殿壁燈以及雙圓玻璃窗就是他的作品。
壁燈容易理解,看看他設計的雙圓玻璃窗。為了克服空間狹小的特點,他充分利用玻璃的透明特點,在牆上安裝一個雙面的圓窗,朝向室內的玻璃上畫“節節見喜”圖案,另一面玻璃則無。但在窗後板牆上與圓窗相對應的地方也畫上一模一樣的“節節見喜”圖案。
人在仙樓內,就會看到前扇玻璃與後面板牆上兩重圖樣隱約疊在一起,從而獲得視覺上的趣味,也產生進深較長的錯覺。
這是現代家庭裝修設計中常見的做法。但在當時,西洋玻璃剛引進國內,雍正既利用了新材料透光的特點,又考慮到中國傳統園林的藝術風格,將二者有機地結合,還是頗具設計天賦的。
造辦處檔案還記錄了雍正設想出一組“擱爐小香幾”的新樣式。據說這是一個方六七寸、高二三寸的袖珍香幾,面上僅僅放置一個小香爐,插放香匙、香箸的瓶子被取消,由四個支足的中空孔道作為匙、箸的插管,香盒則隱藏在幾面下的抽屜裡。
除此以外,他還喜歡琢磨鼻菸壺以及盛花香器的設計。
他曾利用當時的奢侈品——象牙,來設計雕花香盒或香袋,裝飾房間。這等低調奢華的生活情趣,非普通人能享受得起。
這些小事,讓我們看到一個性格更加立體多面的雍正,他並非是那個生活忙碌的工作狂,而是一個懂得詩情畫意,對精緻生活有執著追求的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