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只有初中文化和遊客喜愛。可由於店的位置不佳,只能維持父子二人的生計。
劉欣已是三十好幾的人了,連個物件都沒有,把父親劉國忠快愁死了。
這天,店門前的馬路上來了一群人,劉欣還沒看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聽有個戴眼鏡的男人說道:“張局長您看!那有一家鬆餅店,好像有些年頭了,咱們過去看看?”張局長應了一聲,在他的帶領下,這群人便向店裡湧來。
眼鏡男說明來由後,劉欣才知道,他們來自市裡的旅遊部門,去一處景點參觀,剛巧路過這裡。張局長往店裡看了看,拿腔拿調地問道:“你們這家店開了多少年了?”
劉國忠停下手裡的活兒,不無驕傲地回道:“從我太爺爺那時起就開始做鬆餅,一直傳到我兒子這一代,少說也有上百年了。不是我吹牛,這附近有好幾家做鬆餅的店,都沒有我家做的好吃。”
聽劉國忠這麼一說,大家都很驚訝,可光說沒用,只有嘗過了才知道是否真的好吃。劉國忠眼疾手快,取了些鬆餅,分給在場的人品嚐。
看到大家讚賞的表情,一旁的劉欣一激靈,何不找張局長幫忙,把自家的鬆餅推銷出去,於是壯著膽子跟張局長說了目前店裡的經營狀況。
張局長當場表態說:“這事我會向上面反映的。幫助製作傳統糕點經營者增加收入,繁榮旅遊經濟,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話說到父子倆的心坎上,那個高興勁兒就別提了。
當天晚上,天剛擦黑,張局長突然來到店裡。父子二人猝不及防,連忙讓座奉茶。
張局長呷了一口茶,看了看父子倆,這才開腔說話:“老實講,你們家做的鬆餅,口感什麼都不錯,但想要多賣出去,光憑百年老店的招牌還不夠,還需要摒棄陳舊觀念,對鬆餅進行適當包裝,透過旅遊視窗來擴大銷售渠道,到那時,恐怕你們父子倆忙都忙不過來,也別想這麼早就關店了。”
劉欣咂摸張局長話裡有話,他試探著問:“張局長,你是否真的願意幫我們店推銷鬆餅?”
張局長笑著點點頭,他接著說:“不過,有些事需要我從中去運作,免不了要請人吃個飯喝個茶什麼的,就不用你們掏錢了,到時算我一份,我們合作來做這件事。”
劉欣聽明白了,連忙說:“有張局長加入,那是最……”
劉國忠拉了拉兒子的衣服,及時把他的話頭止住。劉國忠衝張局長笑笑,說:“張局長,這件事挺大的,讓我跟兒子商量一下。”
張局長笑道:“不著急,你們父子倆好好考慮,那我就先走了。”
送走張局長後,劉欣埋怨起父親來:“爸,這麼好的事,您為何不當場答應下來,等睡過一個晚上,要是張局長變卦,到時不就是空歡喜一場了?”
劉國忠思索了一下,說:“我們辛苦做鬆餅,而那個張局長也就動動嘴而已,就要和我們平分利潤,先不說這種合作平不平等,可他好歹是個當官的,我們跟他合作算不算行賄,我也說不清楚,哪天他要是出了事,肯定會牽連到我們,我看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
聽父親這麼一說,劉欣洩了氣,可又覺得放棄這麼好的機會未免可惜。
劉國忠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說:“這件事給了我啟示,要想把百年老店的招牌擦亮,賺更多的錢,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要適應潮流主動出擊。”
拒絕張局長後,父子倆積極行動起來,印廣告、發傳單,就連時興的微信營銷都用上了。
還別說,營銷效果出其意料地好,顧客紛紛尋上門來,營業額一天天往上猛漲,爺兒倆的日子也是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