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觀察題

[ 現代故事 ]

林智是星湖派出所的社群民警,主管紅楓社群。1月20日中午,他回所裡吃飯,拿了飯盆往食堂走,剛出宿舍,就險些和小唐撞了個滿懷。他問:“你著急忙慌地幹嗎去呀?”小唐說:“出警!林哥,跟我去一趟吧!”林智丟下飯盆,就跟著他上了警車。

十幾分鍾後,他們到了東湖小區。被盜的是張惠來老先生家。張惠來一見到他們,身子就晃了晃。小唐忙將他扶坐到沙發上,問道:“張先生,怎麼回事啊?”張惠來指了指書房,顫聲說道:“丟、丟了!”

張惠來肺不太好,每到嚴冬,都會呼吸困難,他就跑到海南去住。那裡空氣好,不會犯病。今年冬天,他住到快過年了,才回來。畢竟有些人情來往,不可或缺。今天剛進門,他就直奔書房,因為那裡有他收藏的幾件寶貝,是他的心頭肉。可一進書房,他頓時呆住了:書架上擺放的他最心愛的寶貝——宣德銅匣不見了!他馬上打電話問兒子,兒子說不知道,他就聯絡了社群民警。

小唐驚奇地問道:“你那宣德銅匣不見了?”張惠來悽苦地點了點頭。小唐表情凝重。他說:“這個案子大了,我們報警吧。”

林智悄悄問小唐,那個宣德銅匣是什麼來路。小唐說,他見過那個銅匣,做工極其精美,用語言難以描述。可以說是他截至目前看到的最完美的工藝品。張惠來找專家鑑定過,銅匣最少值50萬元。那還是幾年前的行情,現在興起收藏熱,銅匣的市值應該會更高。林智心裡叫了聲“天”,也難怪張惠來是這個表情。

接到報警後,刑警隊宋隊長馬上帶著隊員趕來了。技術員勘查現場,宋隊長則找張惠來了解銅匣的相關情況。

技術員勘查完現場,說現場被清理過了,沒有取到有價值的線索。林智這才走進書房去看。

書房不大,也就十幾平方米,四壁都擺著書架,上面分門別類地擺放著書籍。見縫插針地,也擺放了一些古董、小擺件、老照片等。其中一側放著一張寫字檯,上面擺放了一些筆墨紙硯,還有一些報紙雜誌。小唐指著書架上一塊空處說,那個銅匣原先就放在那裡。

張惠來的兒子張聯眾聞訊後急匆匆地趕來了。他是張惠來的獨子。張惠來到海南過冬後,這個家就交給他打理。張聯眾另有住處,離這裡挺遠,他差不多一個月才來一次。他每次來,都請小時工打掃一遍房子,若是發現有壞的地方,再找人維修下。1月12日,週日,他過來看房子,也請好了小時工周嫂,結果進房子一看,廚房的水龍頭在滴水,他就請物業的維修工劉師傅來維修。此後,就沒人再進過這屋子。

宋隊長主持偵破工作。他把張聯眾叫到一旁,問:“1月12日,你走的時候,看見那個銅匣了嗎?”張聯眾搖了搖頭:“沒注意。”宋隊長又問:“周嫂和劉師傅,誰帶著可以裝下銅匣的東西了?”張聯眾想了想說,他倆都帶了。周嫂帶了一個大塑膠桶,裡面裝著各種工具。劉師傅帶著一個大工具箱。宋隊長皺緊了眉頭,想了想,又問:“你帶了什麼?”張聯眾說,他啥都沒帶。

門窗都沒有被撬過的痕跡,顯然沒有外人進來過。張聯眾沒帶東西,不可能把銅匣帶出去。那嫌疑人就只能是周嫂和劉師傅中的一個了。

周嫂被傳喚到了派出所。周嫂本名周桂花,今年46歲,外縣人,全家都在市裡,丈夫做裝修,兒子在一家公司當職員。宋隊長讓她描述當天的情形。周嫂說,她給張家做小時工,已經一年多了。早兩天,張聯眾就給她打電話,兩人說好了做工的事。週日一早,她就到樓下等著了。張聯眾是8點鐘來的,帶著周嫂上了樓,進門後發現廚房的水龍頭擰不緊了,一直滴水,就給物業打了電話。過了一會兒,劉師傅來了。劉師傅看了看,說是水龍頭壞了,就讓張聯眾去買水龍頭,回來就能換。張聯眾去了一個多小時,買回了新水龍頭,劉師傅給換上,然後就走了。她收拾乾淨,差不多12點鐘,也走了。張聯眾是跟她一起出來的。

宋隊長問:“書架上有個銅匣,你看到了嗎?”

周嫂說:“看到了。大伯的寶貝,說好不讓我動,我進門時看了一眼。”

“你做衛生的順序是怎樣的?”

“先做書房,再做臥室,然後是廚房,最後是客廳,衛生間基本是不動的,簡單擦兩把就行。”

“張聯眾去買水龍頭時,劉師傅待在哪裡?”

“客廳。那時候我正在廚房裡忙。”

“他進書房了嗎?”

周嫂搖了搖頭:“我沒有注意。”

宋隊長想了想,再問:“後來你去過書房嗎?”

周嫂搖了搖頭,說她收拾完房間,怕踩髒了,就不再進去了。

劉師傅也被傳喚來了。林智隔窗看到他,不覺微微一愣。他認得劉師傅。劉師傅是紅楓社群的居民,本名劉建恆,住在9號樓317號,今年48歲。他身材瘦弱,但手很巧,很多活兒看看就能上手,還挺熱心,對鄰居們也是能幫就幫。會是他嗎?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刮頭匠
下一篇: 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