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山區火車站的候車樓燈火通明,站前廣場附近,一座孤零零的瓦房亮著昏暗的光。瓦房內,一老漢迷迷糊糊地摟著一瓶酒,不斷地給桌上的三隻酒杯斟酒,斟滿一次,將其中兩杯虔誠地灑在地上,再端上另一杯一飲而盡……
幾輪酒下肚,老漢醉醺醺地說:“兄弟們,乾了這杯酒,明天我就來跟你們作伴。”飲罷,將酒杯摔在地上,頭一歪,靠著桌子睡著了。
老漢嘴裡的“兄弟”,是桌前兩張發黃的相片,相片裡是兩個英俊青年。40年前,老漢也如相片上的人一般年輕,他們從五湖四海來到了這個地方修鐵路,三人合住一間宿舍,按年齡大小排了老大、老二、老三。老漢年齡最大,是大哥。一次開山炸石,他們三人負責爆破的石場有一炮很久沒響。三人一起過去看究竟,誰知剛走近炮眼就響了,老二被炸飛,老三飛身撲倒老大自己卻被落石砸中。等老大甦醒過來,老二和老三已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鐵路修成,這裡要建一個小站。小站距縣城40公里,距最近的集鎮也有10公里,因地段偏僻,不少工人完工便撤離了。老大說,他的兄弟永遠留在了這裡,他也要留在這裡,上級同意了他的申請。他把老二、老三的相片掛在宿舍最醒目的位置,一日三餐都為兩位兄弟盛飯篩酒。一晃40年過去了。文藝範兒的老二和炒得一手好菜的老三時時出現在他的夢境裡,與他一起唱歌、讀詩、講故事,品嚐各種美味佳餚……
如今,小站的辦公區、候車區早已由低矮的瓦房變成樓房,綠皮車變成了高鐵,當年20出頭的老大已成了滿鬢斑白的退休老漢,其他人家都搬進了新宿舍樓,唯獨老漢對這間老宿舍情有獨鍾,說要與兄弟們永遠在一起。
站裡來人勸他搬進新樓,以便拆了瓦房美化站前廣場。工會主席也過來通知老漢限期搬遷,以免影響工期。
老漢心裡不是滋味,便跟“兄弟”喝酒,聊聊心事,不覺把自己灌醉了,朦朧間,老漢看見英俊的老三朝自己走來,老漢夢囈道:“老三,你也不同意拆這間房是嗎?老二、老三,接我走吧,省得我心煩!”
“大伯,我是您的侄子。”來人搖醒老漢,往酒杯裡斟滿酒,虔誠地跪下給老二、老三敬酒。
老三生前曾說過他有個兒子,如今終於得以相見,老漢感慨萬千地說:“我跟你二伯和你爹在這住了40年,明天就要拆了,我捨不得。”
“大伯與二伯、家父兄弟情深,著實感人,小侄敬您一杯。”侄兒變戲法似的在小桌上擺上花生、鹹菜、豆腐乾等下酒菜,與老漢邊飲邊聊,酒香與菜香在小屋瀰漫。
老漢望望照片裡的兄弟,老淚縱橫地說:“我就是放不下這份情,不想讓兄弟們被遺忘!”
“鐵路人的感人故事都不應該被遺忘!”侄兒給老漢斟滿酒,說:“鐵路部門想把老宿舍區改建成鐵路歷史陳列館,讓更多人瞭解包括您、二伯和家父在內的一代又一代鐵路人的感人故事!”
第二天,向來刻板固執的老漢竟搬離老瓦房住進了新宿舍樓。不久後鐵路歷史陳列館建成,揭牌那天老漢才知道,新任站長竟是老三的兒子。
點評:
本文從拆遷的視角反映了社會的變化,描寫了幾代人為鐵路建設付出的心血甚至生命。小說情感真切,讀之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