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小耿

[ 現代故事 ]

小耿是我在洗煤廠時的工友,叫他小耿,他其實並不小,比我大十五歲,所以我一直稱他為“耿師”。

1993 年10 月3 日我第一天上班就認識了小耿,瘦瘦的,眼睛挺大,愛笑,留著八字鬍,一口介休城內方言,這在皆是礦務局式普通話的環境裡有點異類,卻讓同樣說介休話的我倍感親切。

小耿背上有羅鍋,不懂世故的我問其形成緣由。班上的劉信師傅有理有據地說,這是他從小身體不好造成的。“淤積所致啊!”小耿卻笑著不做任何解釋。

工廠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地方,沒有良好的體力和技術是很難得到別人尊重的。小耿年輕卻力衰,幹不了幾下活計就會小聲喘氣,實在難以承受繁重的體力勞動,因此小耿也就成了大夥開玩笑的物件。小耿也不生氣,遇到這樣的時候總是笑笑,或者自我調侃幾句避開話題,大家也就不好意思再說什麼了。班長好多次勸他求求人,在廠裡重新找個清閒的崗位,小耿卻默不作聲。後來得知耿嫂是紡織廠工人,下崗在家裡。工友們都知道小耿的情況,工作中就儘量幫他、遷就他。

上班不久的一天,班長派我們倆到鑄工班檢修暖氣。幹活中我突然發現小耿不見了,找到他時發現他正抱著近六十攝氏度的暖氣管子瑟瑟發抖。我看著不對勁,也沒見過這陣勢,趕緊回班上叫人。大夥說這是重感冒,得趕緊送醫院。班長向廠裡要汽車,可巧廠辦的車出任務不在。我趕緊騎腳踏車帶著他,風馳電掣騎到礦務局醫院,然後揹著他就醫。一路上小耿的頭無力地耷在我背上,隔著厚厚的冬衣,都能感到他額頭的灼熱。小耿病癒後對我更為友好,經常在工友前唸叨我的好。

1997 年冬天,我媳婦即將臨盆,思想封建的房東卻提出不能在他家房子中生產。我無語更無奈:“生孩子是到醫院的,不會佔你家房子。”但房東太太不允,執意要我另覓他處。小耿得知後二話不說,帶我來到新華南街的排房中,執意要我住在這裡:“這是我爸的院子,東屋裡外間你住,不要你的錢,願意住多久就住多久!”要知道那天上午我剛剛求助於至親,卻遭到嚴詞拒絕,相比之下,小耿的真誠瞬間讓我的眼眶溼潤。後來父母集資的房子恰好交工,就沒到他那兒租住,但小耿真摯的情誼永遠留在我心底。

後來我調離了班組,雖說還在一個廠,但與小耿接觸極少。他就像我生活中的好多人,突然就失去了聯絡,若要再接觸需專門尋找。

2006 年12 月初,小耿英年早逝。工友們不無遺憾地說起他去世的緣由:這些年一直就有病,也不去看,久而久之器官都衰竭了。才49 歲呀!我心裡很震驚,第一次感到死亡距離我們這麼近。趕到礦務局醫院太平房弔唁時,只有寥寥的幾位工友陪伴著紅腫眼睛的耿嫂和長跪地下的獨生女,淒涼又無助。我失聲痛哭。

記得那些年班上聚餐,小耿都會說自己屬雞,絕對不吃雞肉。所以我就記在心裡,查了查,他生於1957 年。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順氣話
下一篇: 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