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出生在農村,打小嘴就巧,一句話他說出來,就比別人好聽。大學畢業後,他談了個城裡的女朋友,買車買房結婚都是女方操辦的。
這天,老家的父親突然給張亮打電話:“你現在出息了,老家這一塊總得有個說法吧?”張亮明白,父親這是讓自己回家辦“送別宴”呢。
在張亮的村子裡,這些年留在城市上學和打工三年了,該向鄉親們做個交代了。張亮沒拒絕,說自己找時間就回家。
老張卻有自己的心思:請鄉親們吃飯事小,藉機顯擺兒子事大。兒子不僅嘴巧,長得也一表人才,待人接物有板有眼,這麼好的兒子,只有宣傳出去,自己臉上才有光,在村子裡才有面子。
爺兒倆在電話裡商定了辦宴的日子。提前幾天,老張就在村裡下了請帖。村委會成員,另加村裡的知名人物,都會到場,就等著張亮衣錦還鄉了。
因工作忙,宴席頭一天,張亮才帶著老婆往家裡趕。路上耽擱,到家時都半夜了。老張把兒子兒媳迎進家,一句話沒說,就跑出了院子。
沒一會兒,老張擰著眉頭進了屋。張亮感到很奇怪,忍不住問父親:“您出門去幹什麼?”老張卻反問張亮:“你怎麼半夜才來?沒開車嗎?”張亮忙向父親解釋:“我這兩天吃感冒藥犯困,所以坐高鐵來的,下了高鐵打的出租。”
老張輕輕地嘆了口氣,搖了搖頭就回臥室了。張亮十分不解,本來自己回家是件高興的事,為什麼父親卻悶悶不樂?張亮去問父親,父親卻說:“時間不早了,該休息了。”張亮看父親沒,也就罷了。但張亮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一晚上也沒睡個囫圇覺。
第二天一早,老張早早起床,然後把張亮也叫了起來,嚴肅地說:“既然你回來了,就跟著我上門去安客。”“安客”是當地的習俗,就是已經說好的宴席,在當天吃飯之前也要逐個上門邀請,顯著尊重。張亮覺著父親說得有理,就跟著父親出了門。老張又對張亮說:“都是鄉鄰,你別不好意思。”張亮覺著父親話裡有話,就問父親緣由,老張卻瞪了他一眼。
從第一位客人家出來後,老張忍不住又對張亮說:“你怎麼老實得像個姑娘,你的口才呢?”張亮更蒙了,父親這是要幹嗎,就是去請個鄰居,值當的嗎?
老張看張亮不開竅,說:“你長得帥,說話巧,為什麼不顯露?今天不顯露,什麼時候顯露?”張亮驚呆了,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到了第二位客人家,張亮依舊是老樣子,這讓老張徹底生氣了,出門後就對張亮說:“我看你還是沒想通,你先回家吧,考慮下我說的話,順便收拾下桌椅。”張亮明白,父親這是讓自己去反思,就徑直回了家。
老張自己把剩下的客人喊了一遍,回到家第一句話就問張亮:“你想通了嗎?”張亮點點頭:“我想明白了。”老張一聽,喜上眉梢:“這就對了嘛。”說完就和兒子一起擺桌椅,洗酒杯。小院裡擺了三桌,堂屋裡擺了兩桌,廚師現炒現做,一旁的音響裡唱著《好日子》。老張忍不住設想,在兒子的一番展示後,鄉親們肯定都很羨慕,以後在村裡自然被高看。
中午十二點,所有客人都到齊了。宴席正式開始,老張和張亮在堂屋裡各守一桌。
老張這桌是村領導,張亮那桌是村裡知名人物。老張這麼安排是有用意的,自己把控局面,讓兒子盡情發揮。
菜一道道地上,老張雖然嘴皮子不行,但酒量大,頻頻舉杯,場面不熱鬧都不行。
喝得正高興時,老張突然感覺氣氛不對——兒子那桌冷場了!其實,老張一直側耳聽著兒子那桌的動靜。剛開席時,兒子說了開場白後,大家就各吃各的。老張本以為幾杯酒下肚,兒子就會進入狀態,展現他的口才和才華,讓鄉親們刮目相看。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