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和葉寧兒戀愛兩年,一直如膠似漆,甜甜蜜蜜,從未有過爭吵,誰知在商量結婚典禮時,兩人鬧得要取消酒席。
趙建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本來就條件差,現在母親腿腳不好,這幾年已嚴重到要長期臥床的地步。父母能把他培養成碩士也實屬不容易。畢業後趙建在城裡工作,找了個通情達理的城裡姑娘,就是葉寧兒。
葉寧兒的父母忙著為女兒裝修婚房,並挑好了結婚的日子。誰知趙建和葉寧兒在討論婚禮儀式時,卻為了趙建老家的結婚風俗鬧得很不愉快。
趙建說除了城裡辦酒席,還要回老家舉行個結婚儀式,到時得按照農村的風俗成婚。因為回老家結婚,是父母盼望已久的光宗耀祖的大事兒。
寧兒姑娘覺得回老家辦婚禮是應該的,於是滿口答應。但趙建說,拜堂成親時,還有個敬茶儀式。這個敬茶儀式在當地十分看重,要請爺爺奶奶、父母長輩坐在堂前,新郎新娘要一個個跪著敬茶,每個長輩會給新娘一個改口紅包,紅包有八十元的,一百元的,也有二百元的。趙建把這個跪著敬茶、接紅包的規矩先和葉寧兒說了,讓她心裡有個數。因為畢竟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寧兒姑娘一聽,有點接受不了,規矩這麼多,還得下跪敬茶,行大禮。她問趙建可不可以簡單一些,她不跪,這個紅包她也不要,只按規矩敬個茶,按照輩分叫一聲。
趙建說那恐怕不行,這是他們很看重的儀式,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所有人結婚都行這個禮,希望她能入鄉隨俗。
寧兒姑娘說她連父母都沒跪過。為他們的婚事,她父母除了出錢,還忙這忙那的,連她父母都沒跪過謝過,怎麼反倒要回老家跪他們?
趙建表示理解寧兒的想法,但他又為難地說,如果不跪,大家都會以為他倆不懂規矩,不懂禮節不尊重長輩,還會被人說進了城忘了本。
這下葉寧兒火了,她說:“回去結婚,那是因為你是他們的兒子,但說起來都是自己人,形式真的那麼重要嗎?不跪就要以為這以為那,這婚還怎麼結?跪接改口費,就算不給改口費,也會按輩分一一叫他們的,但這點改口費,竟然還要跪著接,既然這樣,我就不去了,要跪你去跪。就是給再多的錢我也不跪!”
趙建見葉寧兒發脾氣,不知如何是好,結結巴巴地說:“這,這並不是他們要你跪,而,而是傳下來的規、規矩……”
“規矩也是人定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的思想都在改變,有些婚俗儀式完全可以簡化。敬茶可以,但跪這事兒沒得商量,打死我也不跪!若非得如此,我寧願不結這個婚。”葉寧兒生氣地說。
趙建從沒見過葉寧兒這樣生氣,何況聽著又不是沒道理,只好不再作聲。
結婚是人生大事,兩人本該高高興興,但自從為風俗一事鬧得不高興後,葉寧兒對趙建是不理不睬,她電話不接,資訊不回,見了面也不吱聲,總是找個藉口避開,急得趙建不知如何是好。
這天,趙建一個人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看街上人來人往,霓虹閃爍,各種服裝琳琅滿目,他突然有了想法,於是給葉寧兒微信留言說:“寧寧,我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兩全其美?什麼辦法?”寧兒姑娘畢竟心裡在乎趙建,聽說有辦法,馬上回了資訊。
趙建說:“我這就過來找你,和你當面說。”
“寧寧,我想過了,咱們儀式還是有,但我們不跪著敬茶和接紅包,到時站著就行……”趙建一見到葉寧兒忙解釋說。
“我本來就這個意思,但你說要被老家人說不懂規矩、沒孝心。”葉寧兒噘著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