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蔡村上有個叫劉學文的,不僅聰明有學問,而且為人正直,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孃舅”,因此在村裡的威望很高。
那天,劉學文散步經過村東的空房子,忽然聽到裡面有窸窸窣窣的聲音,他就好奇地走了過去,進去一看,是村裡的老王在木板上鋪被褥。
劉學文奇怪地問老王這是幹什麼。老王扭過頭,一臉委屈地說,兒子長大了,有了媳婦就不要爸了。
老王家是三間樓房,小王夫妻倆結婚後住樓上東房,老王住樓上西房。
那天,老王回家,看到自己的東西被搬到了樓下,老王驚訝地問這是幹啥啊。小王說忘了跟他說了,小寶大了不能再跟他們一起睡了,這西房就給小寶住。
老王的心一下就涼了,說他可以在西房搭個鋪跟小寶一起住,為啥一定要讓他搬樓下住。小王說小寶大了,爺孫倆住不合適,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
老王跟劉學文說,其實他也不是不肯住樓下,但他們最起碼要跟他說一下吧。再說了,村裡跟他差不多年紀的沒有一個住樓下的,往後在村裡他的老臉往哪擱。
劉學文聽完,想了想,讓老王別忙了,跟他走。老王杵在那裡瞧著劉學文,他不明白跟劉學文走是啥意思,跟他走到哪裡去?
劉學文拉著老王,來到了劉學文家裡。老王著急地問這是幹啥啊?劉學文指著樓上的西房說,這房空著,讓老王今後就住他家樓上西房。
老王一聽扭頭要走,說啥也不能住到劉學文家裡。劉學文就在他耳邊咬了幾句,說沒打算讓他長住,是暫住。劉學文拍了胸脯說,他保證明天小王就會乖乖地來接他回去。老王想劉學文是誰啊!他可是村裡的“智多星”,既然他這麼說了,老王就答應了。
第二天,小王真的來接老王了,他到了劉學文家裡,就幫老王收拾東西,但老王說什麼也不肯回去。
兩個人正彆扭著,這時劉學文回來了。
小王來到劉學文跟前說:“劉叔,你勸勸我爸,讓他跟我回去。”劉學文沒好臉地瞧了他一眼,不冷不熱地說:“讓他回去睡樓下啊?”小王忙堆起笑,搓著手說:“樓上,樓上,讓他跟小寶一起住。”劉學文瞪大了眼:“這下怎麼想通了?”
小王不好意思地抓抓頭說,隔壁鄰居看到老王住到劉學文家裡,都問小王怎麼回事?小王就把事情跟大家坦白了。鄰居們就說他,看看村裡差不多的老人哪個住樓下。老王老婆走得早,老王把小王拉扯大不容易,現在他成家了,卻不讓老王住樓上享福,要把他踢到樓下住,老王肯定要心酸難過。大家都讓他快點把老王接回來。
小王被鄰居們說得臉發臊,覺得確實不應該讓爸住樓下,於是一早就來接老王。
老王聽完心裡的氣結開啟了,很開心,兒子總算想通了,沒白養,說著就要跟小王回去。
沒想到的是,劉學文卻把他攔住了,說老王還不能回去。小王愣住了,問:“劉叔,你這是啥意思?”
劉學文鼻子裡哼了一聲,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村有村風。北蔡村向來民風淳樸,尊老愛幼,可這幾十年的好村風被他小王給破壞了,雖然還不算嚴重,也幡然醒悟了,卻已經給村裡造成了不良影響,北蔡村一貫的敬老村風因此受損,全體村民都要背鍋,以後無論走到哪裡,人家都會說北蔡村的某某某要把他爸踢到樓下住。
劉學文停了一下繼續說:“小王啊!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小王被劉學文教訓得一愣一愣的,只有點頭的份。劉學文見他態度誠懇,也就不再為難他,最後只問他一句話:“你給全體村民帶來的傷害總得有個交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