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真像

[ 現代故事 ]

這幾天,年近七旬的老主任王迎來像中了邪一樣,不分男女老少,見人就問“像不像”,弄得被問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只要你停下來,表示對“像不像”感興趣,他立馬掏出煙來敬你一支,進一步提示:“去年,讓洪水沖走的那個。”

“啊,你說老劉呀,他還在我家吃過飯呢。”

“他還給我家砍過甘蔗呢。”

“他還叫我們不要燒甘蔗禾,將禾葉做肥料呢。”

被問者如數家珍。

他們講的是劉建業,石嶺村第一書記。劉建業來掛職前在省城區工商聯任主任科員,本來可以在區裡走走企業,搞搞調研,當得知需要派一名幹部到白沙掛職蹲點時,正營職轉業的他主動要求下村蹲點。有人說:“你一個轉業幹部懂農村的活嗎?”劉建業說:“你忘了我也是農村人,父母還在農村。”於是,他去了遠離省城的一個貧困縣最貧困的一個鄉最不好搞的一個村當了第一書記。

說那個村“最不好搞”,是因為那個村位於?母山深處,戶戶守獵,家家釀酒。別說逢年過節,只要颳風下雨,撿三五隻蝸牛,抓五六隻青蛙,或逮一兩隻松鼠,也能喊上三五個好友,喝上斤而八兩白酒。管他有事沒事,醉了倒地睡覺,就是忘了幹活。

劉建業進村的第一時間也像老主任一樣,見人就找人話說,要是誰停下來與他搭話,立馬掏出香菸敬上一支,並且給點上。只要你願意嘮,他就陪你嘮,一直嘮到吃飯。要是客套一下,請他去家裡吃飯,他也不客氣,一定會跟了去。但他不白吃,要麼砍上兩三斤肉,要麼帶上一袋米。碰上誰家電燈壞了或者沒煤氣了,他一一登記下來,第二天維修工肯定會上門維修。碰到誰家有病人,他不僅幫忙聯絡醫院,還會掏三五百塊錢表示慰問。

村東頭的楊發財卻差點挨劉建業揍。那時他剛來村裡才兩個月,遇上了17號颱風,楊發財家靠山邊幾塊田的水稻還沒收上來。那天劉建業騎著摩托車走到楊發財家田頭,發現只有他老婆在田裡割稻,劉建業徑直跑到村頭老爸茶店,從麻將桌上把楊發財拎了出來。劉建業警告幾個打麻將的:要麼回家幹活,要麼到派出所報到。他們知道這個掛職書記當過兵,鎮派出所長是他戰友,見他抓楊發財那架式,幾個打麻將的都嚇得乖乖下地裡幹活去了。見此情景,村裡幾個幹部主動聯絡農機,把還沒收割完的幾塊田連夜搶收了。

老主任與人說了半天“像不像”,卻只講了一半:像不像掛職書記劉建業呀?

“昨天在你家量廁所的李明呀。”

李明是剛來的村長助理。村裡人只知道這孩子大學畢業,來村裡掛職鍛鍊,幫助村裡改水改廁。這孩子也不嫌髒,每天圍著糞窖轉,又是拉線,又是測量,畫草圖。大夥叫他歇息一會,孩子頭也不抬,說:“全村381戶,21戶人家有中風患者或行動不便的人,廁所都得單獨設計,必須趕在9月份前做完。”

“你猜他像誰?”

“他像誰?”

“像是劉建業劉書記的孩子。”

“別瞎說!劉書記姓劉,他姓李。”

老主任一想:“也是呵,劉建業姓劉,這孩子姓李,但怎麼長得那麼像呢?”

全村改水改廁驗收透過的那天,村書記為全村人解開了“像不像”之迷:村長助理李明,的確是劉建業的兒子,他在家整理父親遺物時,看到父親的工作日記,最緊迫的工作:全村381戶需要改水改廁,21戶人家有行動不便的老人或病人,衛生間要單獨設計。

李明來村掛職,既鍛鍊了自己,又做完了父親沒來得及做的工作。

為了引來山泉水,劉建業與村長跑遍石子嶺,測量既省錢又省工的最佳路線,遇山洪暴發,村路塌方,人們在離村兩裡多遠的山溝裡找到他時,他面帶笑容,全身發白。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南紅手串
下一篇: 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