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菜節

[ 現代故事 ]

今年,夏姑娘似乎特別耐不住性子,才剛入五月,她就散發出了無窮的熱情。也就是這個季節,華華轉學來到了新的班級,可是很明顯,他不太熱情。

華華今年七歲,念二年級。初來乍到,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膽怯自然是難免的。在同學們眼中,華華簡直比班裡最文靜的女生還要害羞。記得那天,他做自我介紹時,就像個剛出嫁的小女子一般,在講臺上扭扭捏捏了半天,才像蚊子哼似的從嘴裡緩緩吐出幾個字:“我叫華華。”

相處了一段時間,同學們也多多少少了解到一些關於華華的事。據說他來自雲南的一個邊疆小鎮,因為父母的工作關係,才搬來這裡。華華說話帶著濃重的鄉音,同學們經常聽不懂他想表達什麼。再加上華華性格過分內向,一時間竟沒人願意主動和這個帶著南方口音的“小姑娘”做朋友,這麼一來,華華就顯得更加孤僻了。

這天,有一節作文課,老師出的題目是“我最喜愛的節日”。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在這熱鬧的氣氛下,突然,一隻手從靠窗的角落裡抬起——

“華華,你來回答。”語文老師的聲音剛落下,教室裡便瞬間安靜下來,大家都很驚訝,一向內向的華華竟然主動回答問題了!

華華摸了摸鼻尖的汗水,操著不標準的普通話說道:“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扒菜節。”微小的聲音順著夏日熱浪在教室中傳播,同學們先是一愣,接著笑聲就沸騰起來。

“哈哈哈,扒菜節!”“沒聽說過這麼奇葩的節日……”

浪潮一般的笑聲彷彿要將屋頂掀翻。“安靜!”老師示意大家停止嬉笑,教室裡再次恢復寧靜。接著,老師耐心地對華華說:“你能為我們講講這扒菜節嗎?”

華華點點頭,眼睛盯著地面看,他緩緩地說道:“在我的家鄉就有一道菜,叫酸扒菜,它很好吃,可是後來我跟著爸爸媽媽去了其他城市,我就再也嘗不到家鄉的味道了。有一次,我因為呆不慣那座新城市而鬧脾氣,媽媽就告訴我有個節日叫扒菜節,只有聽話的小孩才能在那天吃到家鄉的菜……”說到這裡,一滴晶瑩的淚珠順著華華的臉落在了課桌上,他把頭埋得更低了:“之後,只要我聽話,媽媽就每月給我過一次這個節日,所以我最喜歡這個節日,因為能有回到家鄉與朋友做伴的感覺。明天剛好又是扒菜節,我媽媽可以作證,我真的不是在亂說,我也要請大家來嚐嚐我家鄉的風味。”

一束陽光照到華華的臉上,暖暖的,老師輕聲安撫道:“好,華華,我們相信你並沒有說假話。明天我們就來嚐嚐那酸扒菜,好不好呀,同學們?”

“好!”“我們相信你!”孩子們都表示了贊同,並在老師的提醒下,為剛才的行為向華華道了歉。

第二天,孩子們都品嚐到了可口的傣家風味。菜品酸辣解暑,沖走了夏日的疲憊,也打破了大家與華華之間的隔閡。同學們發現華華只是因為語言的差異,才不愛說話。後來在大家的鼓勵下,華華成功融入集體,同學們都很高興,身邊多了個來自南方小城的朋友……

故事講得差不多啦,在為這個圓滿的結局感到高興時,還有一個人,我們可別忘記。在我們身邊,一定也有像華華媽媽一樣費盡心思為你創造出“扒菜節”的人,別忘記去感恩、去愛他們吧!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荒野生存試煉記
下一篇: 手多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