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還要從十年前說起。
那一年,在縣交通局工作的姜遠端,經組織批准到了全縣最邊遠的白巖村當第一書記。白巖村是個丘陵村,山高路遠,經濟發展非常緩慢。姜遠端要去那兒工作,最不理解的是他妻子王翊,人到中年,不好好守著家過平靜日子,瞎折騰什麼。
安排好一切,姜遠端到了白巖村。擱下行李,他就在老支書的帶領下去村民家中走訪。第一站,是去一個叫“苦娃子”的村民家。苦娃子年過三十,是個老光棍,見老支書帶著陌生面孔來,卻不理不睬,只顧喝他的悶酒。
老支書說:“苦娃子,這是咱們村新來的姜書記,快端凳子沏茶,別隻顧喝你的馬尿。”
苦娃子仰起臉,斜著眼說:“不管老書記還是新書記,能給我找到媳婦就是好書記。說吧,你想了解什麼?”姜遠端打量四周,見苦娃子家屋子破舊,沒有一件像樣的家當,窗戶上滿是蜘蛛網,屋角落滿了灰塵。
姜遠端無話可說,隨老支書走出了屋。站在地頭前的果樹下,老支書伸手摘了兩個果子塞在了姜遠端懷裡。老支書說:“這是紅橘,吃兩瓣,就當解解渴吧。”
姜遠端塞了兩瓣在嘴裡,酸得直吞口水。他想扔掉,但老支書探尋地望著他。老支書說:“這紅橘,是咱白巖村最值錢的經濟作物,家家戶戶都種植了不少的紅橘樹。但白巖村沒有像樣的路,去一趟山外很不容易,紅橘賣不出去,最後都爛在了家裡。”
姜遠端大學學的是工程造價,知道修一條通往山外的路,所需資金不是一個小數目。但他有“靠山”,那就是下派他的縣交通局。
姜遠端趕回局裡,急切地向組織彙報了他的想法——籌集資金為白巖村修路。讓他意外的是,局裡表示全力支援。
姜遠端喜出望外,正想問修路工作最快什麼時候能展開,局領導卻話鋒一轉:“脫貧攻堅不僅僅是一條路的問題,如果沒有優勢產業,真正的脫貧致富是不可能完成的。配套資金的落實,首要前提是為白巖村找到致富的產業專案,這是省市縣為脫貧攻堅做的長期佈局。”
姜遠端脫口而出:“有紅橘!”局領導笑著搖搖頭:“紅橘?不行,落後了,再找找別的思路。”
姜遠端回到家,悶悶不樂。妻子王翊正在一邊包餃子,她讓姜遠端來幫忙,姜遠端卻愛理不理,王翊見狀,立馬明白了七八分。
王翊說:“紅橘個小味酸核多,沒有市場價值。村民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把紅橘當寶貝,殊不知這種柑橘早已被市場淘汰了。”
姜遠端定定地望著王翊問:“你咋知道這麼多?”王翊說:“你忘了,我可是幹這一行的。”王翊是縣農發局的技術專家,簡單一句話,卻很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