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後繼無人
蒙家是安徽宣筆製作世家,從秦代傳到蒙毫這代已歷經八十七代。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宣筆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逾花甲的蒙毫則是該專案的代表性傳承人,可蒙毫卻高興不起來。
這天開會回來,他來到堂屋,虔誠地給“祖師蒙恬之神位”上香,拜了幾拜,口裡說:“老祖宗,幫我說服那個不孝兒子吧,您一手發明的宣筆,不能到了我這兒就斷了啊!”
蒙恬是秦國名將,公元前223年率軍伐楚,行至涇縣一帶,發現此地兔肥毛長,質地絕佳,就以竹管為筆桿,以兔身上的紫毫為筆頭,做了一支毛筆給秦始皇寫戰報,感覺非常好用,比刻竹簡省事多了,此後就一直帶在身上。蒙恬滅楚後班師回朝,秦始皇說:“愛卿之字向來一般,如何近期變好了?”蒙恬說主要是有了好筆,並把毛筆呈給秦始皇看。
秦始皇寫了幾個字,果然十分好用,就問:“此筆叫何名?”蒙恬說尚未命名,是在安徽宣城做的。秦始皇說:“那就叫宣筆吧,此筆朕就收下啦!”由於這個緣故,宣城的制筆業很快興起,蒙恬也被制筆工匠視為祖師爺。
從蒙恬到蒙毫,制筆絕技已爐火純青。一支宣筆的誕生要經過一百多道工序,有的工序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完全憑手感和經驗。可蒙毫唯一的兒子蒙宣卻不願繼承祖業,蒙毫能不鬧心嗎?
蒙毫正對著神位絮絮叨叨,蒙宣從外面回來了,說:“老爸,恭喜您成為宣筆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蒙毫轉過身,不滿地說:“可我傳承給誰?”“傳給妹妹呀,她感興趣。”蒙宣說著翻看父親剛領回來的傳承人證書。
蒙毫說:“制筆絕技從來傳男不傳女,傳媳不傳婿!”
蒙宣說:“都什麼年代了您還這觀點,就憑這,毛筆就該完蛋!”
這話說到了蒙毫的痛處,他一下子暴怒起來:“毛筆永遠不會完蛋!”
蒙宣冷笑:“隨著電腦的普及,現在到處都是無紙化辦公,誰還用筆?別說毛筆,鋼筆我都有好幾年沒摸過了!”
這話不無道理。鋼筆的出現,對毛筆是一大打擊;圓珠筆的出現,對毛筆又是一大打擊;電腦的出現,對毛筆更是致命的打擊——那玩意兒不但能打字,還能繪畫和書法,字型還十分齊全,街上很多店招就是從電腦輸出列印的。
“可電腦能畫國畫,能寫各種風格的書法嗎?”蒙毫反駁道。
蒙宣說:“毛筆也就剩下這麼點兒功能了,不然的話,你的筆莊只有破產這一條路。”
蒙毫的筆莊開了二十多年,生意越來越不行。雖說出售的宣筆質量上乘,可消費群體日益縮減,基本只剩下畫家和書法愛好者,生意越來越難做。想當初,筆莊開張時,蒙毫立下宏願,要用賺來的錢在村口建一座宣筆博物館,現在看來只能是夢囈。
“老爸,我還是那句話,制筆不如制刷。制刷簡單,消費人群廣,刷鞋刷牆刷油漆不可能用電腦,絕對比制筆來錢。”接著蒙宣說明來意,他想開一家刷廠,希望父親贊助一些啟動資金。
這簡直就是與虎謀皮,蒙毫怒道:“不去制筆去制刷,蒙家的臉面都讓你給刷盡了!”蒙宣說:“制刷怎麼啦?哪樣賺錢幹哪樣!”
蒙毫暴跳如雷:“你敢制刷,你就不是蒙家的子孫,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跟父親一樣倔強的蒙宣說:“這刷子我制定了!瞧,我這腦袋就是一個活動的板刷廣告!”
當老子的這才發現,兒子不知什麼時候剪了個板寸頭,根根頭髮直立,還真像個刷子,像是在朝他示威。
二、時來運轉
兩個月後,刷廠還是在廢棄的小學院子裡如期開張,原來蒙宣到信用社貸了款。只要有訂戶,他什麼刷子都做:鞋刷牙刷板刷棺材刷廁所刷烤羊肉串刷……生意越做越興隆!
蒙毫也倔,果真不認蒙宣這個兒子,蒙宣登門,不見,當然他也不會到兒子的刷廠去。後來他想通了,把制筆絕技悉心傳授給女兒,總比將來帶進棺材好。可他不去理兒子,兒子卻來招惹他,跟他爭奪制筆的重要原料——豬鬃。
宣筆製作向來以選料嚴格、精工細作著稱,有“千萬毛中選一毫”之說。製作上乘的宣筆必須用長年在山澗吃野竹葉的成年雄兔毛,而且只能選其脊背上一小撮黑色極富彈性的雙箭毛,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還只能在秋天捕獲,取之相當不易。只有這樣的兔毛製出來的毛筆才能達到尖、齊、圓、銳的要求,也才能被書畫大家視為掌上明珠,稱為珍寶。
而要讓每支宣筆都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蒙毫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替代品:山兔毛、山羊毛、黃狼尾、石獾毛、豬鬃。
豬鬃是宣筆的配料,多了不行,沒有它也不行,因為毛筆太軟,需要新增豬鬃來增加彈性。但豬鬃有油脂,不沾墨,直接新增到毛筆中,會影響毛筆的使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蒙毫絞盡腦汁才豁然開朗,那就是把豬鬃高溫蒸煮一晝夜,這樣不但能除去油脂,還能增加豬鬃的硬度,使製作出來的毛筆既易著力,又便於掌握,剛柔並濟,深受歡迎。
可豬鬃也是制刷的主要原料。因刷廠離村口近,需求量大,供貨商圖方便,都把豬鬃賣給了蒙宣。蒙毫想提高收購價格,可筆莊豈不虧得更慘?他只好忍氣吞聲從刷廠勻。當然他不出面,而是叫女兒去“進貨”。
這也罷了,後來兒子以保護野生動物為名,呼籲人們不要再獵殺石獾,這不是要斷筆莊的財源嗎?石獾筆可是筆莊的主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