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縣住建局局長易庚林在忙完公務後開啟電腦,一則題為《老父親患重病急需手術,富豪兒子卻要賣房救父》的新聞引起了他的興趣,再細看文章配圖,頓時把他驚出了一身冷汗。冷靜下來,他匆匆下樓,開車出了大院,途中還下車去銀行取了兩萬塊錢,之後直奔錦華小區。
易庚林急匆匆來到錦華小區15號樓的六樓,還來不及喘口氣,就忙去敲門。不料門虛掩著,易庚林問了聲“魏濤在嗎”,便往裡走。客廳裡,幾個記者正拿著“長槍短炮”採訪魏濤,見易庚林拿了個厚厚的大信封進來,紛紛把鏡頭對準了他。
雖說易庚林大小也算是個領導,但這場面還是把他給整懵了,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一個美女記者眼疾手快,拿起錄音筆上前問道:“同志,您是來捐助魏濤的吧?”說著還拿眼睛瞟了一下易庚林手裡的信封。易庚林朝魏濤尷尬地笑了笑,嘴巴彷彿貼了膠帶似的一個字也說不出來,把信封往魏濤手裡一塞,逃一般出了門。
話說十年前,易庚林還是城建局的一個小科長,雖說官不大,但掌管審批大權,求他辦事的房地產老闆多如牛毛,要給他送禮的人也成群結隊,可他從來都是按章辦事,從不開半點“口子”。房地產老闆們私下議論:這易庚林就是個“一根筋”。就這樣,他“一根筋”的名號由此不脛而走。
一天,易庚林老家的村主任打來電話,說老家的石橋年久失修,村裡想造座新橋,但資金不夠,想請他利用職務關係為村裡做點事。易庚林本想一口拒絕,但話到了嗓子眼兒又吞了下去,為啥?
原來,易庚林幼年喪父,隨母親改嫁到了這個村,不幸的是繼父在幾年後撒手人寰。作為外姓人的母子倆不但沒有受到村民的排擠,每年村裡還多分一百斤口糧給他們。後來母親離世,但這份情意易庚林從未忘記。現在村裡有困難,他怎能拒絕?
答應村主任的請求後,易庚林馬上打電話給愛人,讓她去取兩萬塊錢。愛人卻堅決不肯,說那是買房子的首付錢,嚴絲合縫,誰都不許動,說完氣鼓鼓地掛了電話。易庚林這才想起來,後天是定房籤合同的日子。易庚林原來住的房子只有一室一廳,孩子大了,畢竟不方便,買房的錢是愛人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攢下的,還跟岳父岳母借了一點才勉強湊夠,那套小兩居愛人早就看好了的。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這可怎麼辦?易庚林愁得一夜沒閤眼。
第二天一上班,嘉豪房地產公司老闆魏濤來找易庚林辦事。易庚林靈機一動,何不向他借兩萬塊錢,以解燃眉之急。魏濤是退伍軍人,為人正直,這樣的人絕不會借杆上樹,趁機讓自己開“綠燈”。主意打定,易庚林紅著臉開了口,讓魏濤送兩萬塊錢的水泥到老家村委。魏濤雖說有些驚訝,但還是一口答應下來,還拒絕易庚林給他打欠條。後來,村主任高興地打來電話,感謝易庚林幫了村裡的大忙。再後來,易庚林好不容易湊足了兩萬塊錢,卻怎麼也聯絡不到魏濤,聽說他去了鄰省與人合夥開發一個大型房地產專案,易庚林找了幾次都沒找到,只好作罷。沒想到時隔多年,竟然在新聞裡再次看到魏濤的名字,還以這樣尷尬的方式見了面。
還錢的第二天,易庚林心神不寧地在辦公室裡來回踱步。辦公室的小劉敲門進來,他手裡揚著一張報紙,笑著說:“易局,您成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