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師傅授徒

[ 現代故事 ]

上世紀七十年代青年上山下鄉的大潮,來到一處偏僻的林場,成為一名上山知青。

林場的冬天格外寒冷,大雪覆蓋了連綿不絕的崇山峻嶺。黃三他們這些十六七歲的半大小夥子們,學著老工人們的樣子,在棉鞋裡絮上烏拉草、打上綁腿、棉手套縫上揹帶、飯盒裡裝上窩頭鹹菜,就這樣開始了爬冰臥雪的林業工人生活。

數九寒天,正是冬採的旺季。黃三跟著年長的工人師傅們來到冬採林班,迎著小刀一樣割臉的寒風,幹些打枝丫、堆枝丫的活兒。知青們都是些還沒成年的半大小夥子,既好奇又好動,每到休息時,老工人們都圍著火堆聊天休息,黃三他們卻跑去看別的工人們放冰溝。在他們看來,放冰溝就好比是小時候放爬犁玩,又刺激又好玩兒。看過幾回後,黃三就要求去幹放冰溝的工作。

小隊長聽後,毫不客氣地說:“你學生娃懂個啥,就知道好玩兒!你知道這活兒有多危險嗎?上噸重的原木,順著冰溝從山上往下滑,比下山猛虎都兇,萬一滑出冰溝,撞死人如同碾死只螞蟻!你還是給我老老實實地從伐木工最簡單的活兒學起吧!”黃三在砍了一個冬天的枝丫後,第二年冬天,被安排給一位伐樹的師傅當了打下手的學徒工。

這位伐樹師傅叫趙老大,四十多歲的年紀,平時話不多。據說他已經幹了十幾年的鋸手工作,不管是伐樹還是造材,從未有過閃失。

當時林場條件非常差,整個林場也沒幾臺油鋸,大多數伐木師傅用的都是最古老的工具——彎把子鐵鋸。使用這種古老的伐樹工具,為了能又快又省力地把樹鋸倒,需要每天用鋼銼把鋸齒銼鋒利了。趙老大教黃三很用心,從怎樣看出樹倒下的方向,到鋸多深的下閘——就是防止樹倒下時劈成兩半兒的下鋸口,每一個細節都講解得十分清楚。黃三卻覺得他是在故弄玄虛,心想:不就是把樹鋸倒嗎?還用得著這麼多說道!趙老大看出了黃三的不屑,也不多說,只是照常把該教的技術教給他。

這一天晴空萬里,樹林裡沒有一絲風,這在隆冬臘月是極少見的暖和天氣。黃三和趙老大幹了一會兒活兒,手都熱出了汗,便把縫著揹帶的大棉手套纏到了身後,只戴一副線手套幹起活來。天近中午,他們伐到了一塊地勢平坦的窩子裡。他倆配合得不錯,黃三把將要採伐的樹根下的積雪清理乾淨,趙老大就跟在黃三後面,一棵棵地將樹鋸倒。

天近中午,趙老大打算將一棵直徑五六十公分的紅松鋸倒後,就下班吃午飯去。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已經被鋸透的大樹非但沒有要倒的意思,反而將彎把子鋸死死夾在了鋸口裡面。黃三一著急,伸手就想去推樹,他想把樹推倒讓趙老大拿出鋸,沒想到卻被趙老大“嗷”的一嗓子喝住:“滾開!”

此時,趙老大雙眼瞪得跟頂架的公牛似的,罵道:“你是不是活膩歪了?你站在樹後推樹,這大樹有時會瞬間從中間劈成兩半兒,將樹後的人挑向空中;還有時樹倒了,大樹的根後坐到樹根後面,你小子的小命就得扔這兒!給我老實站在原地,不許動!”

這是趙老大第一次罵黃三,黃三更是頭回看到趙老大發怒的嚇人樣子。但黃三還是不服氣地小聲“回敬”趙老大:“好心好意想幫你一把,不領情就算了,真是好心賺了個驢肝肺!”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良心酒
下一篇: 紙團飛呀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