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村村支書老潘,因為愛罰款,被人稱為“罰款書記”。這天,他從鄉里開會回來,立刻走進了村裡的廣播室,對著高音喇叭呼喊起來:“村民們請注意,村民們請注意,根據鄉里的緊急通知,今年禁止在田裡燒玉米秸稈,違者重罰!違者重罰……”
在村北的一塊玉米田裡,二林正在把玉米秸稈堆起來。聽到支書老潘的呼喊聲,鼻孔裡不由得哼了一聲:“哼,這些當官的,就知道罰款!這些玉米秸稈不叫燒,放到哪裡去!”說著,他不管不顧地劃燃了手裡的火柴,把一堆堆玉米秸全都點燃了起來,立刻狼煙四起,火焰灼人……
下午,二林正在田裡忙碌,村支書老潘急匆匆趕了來,見面把臉一沉,怒斥道:“二林,你不聽通告,又在田裡燃燒秸稈,鄉里已經知道了這事,對村裡罰款1000元。晚上,你必須把錢交到村裡去!”二林爭辯道:“交錢?憑啥!就因為你們張嘴說說?哦,你們說不叫燒秸稈,就不燒秸稈了。你們說一說,這不叫燒秸稈了,秸稈該往哪裡運?我住到了樓上,沒了庭院,路兩旁不叫放秸稈,怕影響環境衛生,你們給想個法子,這玉米秸稈怎麼辦?”
老潘生氣地說:“你別在這裡胡攪蠻纏,玉米秸稈怎麼辦,你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只要你願意,放到你炕頭上也行,反正就是不能在田裡燒。現在,因你燒秸稈,鄉里罰了村裡,村裡就該罰你。你必須把鄉里罰的1000塊錢交上!”說完,老潘怒氣衝衝地走了。
回到村委會辦公室,老潘正在暗自生氣呢,沒曾想,僅一袋煙的工夫,二林就氣喘吁吁趕來了。老潘問:“怎麼,想通了,把錢交來了?我就說嘛,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你二林是通情達理的人嘛……”
二林道:“潘支書,你不是叫我交罰款嗎?那好吧,我來正是給你說說這事哩。我村南還有一畝玉米地,今年打算種麥子。秫秸運不出去,我也沒法種了。一畝地的小麥產量你是知道的,1000斤不算多吧。按現在的市場價,1000斤小麥也能值1000塊錢。因為不能燒秸稈,我的秸稈沒處運,那一畝地不能種小麥了,村裡是不是應該賠償我的損失?這下好了,罰款和損失賠償正好抵消了,你說是吧?支書,嘿嘿……”
想不到,二林這麼一說,潘書記突然來了精神。他對二林說道:“你說的這事不是不能考慮,不過,對小麥的補償,要等到小麥收穫的時候才能下定論。現在,你先把燃燒秸稈的罰款交上吧。”說著,潘書記習慣性地把手一伸,眼睛瞪著二林,那意思很明確:拿錢來!
二林一看,傻了眼,心想:“果然是罰款書記,三句話不離罰款,自己鬥不過的……”
不過,二林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慌亂了一會兒,立刻冷靜下來,從懷裡掏出一張紙條來,說:“潘書記,現金我沒有,我先打張欠條給你,等小麥收穫的時候,把小麥的補償給我了,我再說給你交現金的事,你說這是不是很公平……”
老潘正想瞪眼,一名60多歲的老漢走了進來,進門就說:“潘書記,我兒子在公路上曬糧食被罰的款我拿來了,400元錢交給誰?”老潘一聽,眉開眼笑道:“喲,是鍾大叔呀,還是您老覺悟高,罰款這麼快就交上來了。你把錢交到會計那裡去,讓他給你打收條。”
鍾老漢默默地退了出去。他剛一離開屋,老潘就開始教訓起二林來:“我說二林呀,你看看人家鍾老漢,說罰款,錢馬上就交到了村裡。哪像你,覺悟那麼低……”二林撇撇嘴:“你們也就欺負老實人。”二人正打嘴仗呢,村會計進屋,把老潘叫了出去。二林藉機也溜了。
晚上,老潘回到家裡,發現媳婦金鳳陰沉著一張臉,正坐在沙發上,飯也沒有做。老潘納悶道:“這是咋了,嘴撅得能拴頭驢,連飯也沒做?”金鳳沒好氣地回道:“做什麼做,氣都氣飽了。”老潘連忙問情況。原來,金鳳午飯後出去玩,走到街巷裡,發現一群人正在議論什麼,走近一聽,原來是村民在議論自己的丈夫。看到她走近了,村民們全都閉了嘴。
“你知道他們現在都叫你什麼嗎?罰款書記!你聽聽,這不是往你身上扣屎盆子嗎,說你在馬路上曬糧食要罰,在田裡燒秸稈要罰,在大街上倒點爐灰也要罰……”金鳳氣咻咻地說個不停。老潘一聽是這事,舒了一口氣道:“我還以為是什麼呢,原來就是個叫名。罰款咋了?罰款又沒有進自己的腰包,咱怕什麼!”金鳳氣憤地白他一眼道:“可是,你辛辛苦苦為村裡,村裡人竟這樣寒磣你,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惡氣。”
夫妻二人正在議論,老潘的老父親來了。聽了二人談話的內容,老父親嘆口氣,對老潘道:“我說潘喜呀,你作為村裡的領頭人,有些事,除了罰款,能不能想想其他辦法?就說這燒秸稈吧,村民們沒處放秫秸,才那麼不顧三令五申的,偷偷摸摸地燒,但你如果讓秸杆還田了,哪有這些麻煩?我聽說別的村裡早就有了玉米聯合收割機了,咱村是不是也該考慮考慮了……”老潘撓撓頭道:“爹,這事我不是沒想,但聯合收割機可不是說買就能買的,價錢高不說,如果是村裡出錢買了,叫誰開?難不成還要再僱個司機?”
父子倆正在說話呢,鄉長突然打來了電話,說鄉里為了徹底解決村民燒玉米秸稈的問題,準備在全鄉推廣玉米聯合收割機,把玉米秸稈粉碎了還田,既解決了玉米秸稈無處放,在田邊地頭亂燃燒汙染環境的問題,又可肥沃土地,解除人們收玉米的繁重勞動。為此,鄉里決定給各村購買玉米聯合收割機的農戶以現金補貼。
末了,鄉長問道:“老潘,不知你們村有沒有這樣的農戶?如果有,請趕快報到鄉里來。”放下電話,老潘陷入了沉思。突然,老潘站起來就走。老父親問道:“這麼急幹什麼去呀?”老潘也不說話,徑直走了。
原來,老潘是去找二林了。一見面,老潘就問道:“二林,我給你找了活計,不知你幹不幹?”二林笑著打趣道:“不會是與罰款有關吧?”老潘嚴肅地說:“我給你說正經事。”接著他便介紹起來:“為了讓玉米秸稈還田,鄉里準備在全鄉推廣玉米聯合收割機,凡是購買玉米聯合收割機的農戶,鄉里都要給現金補貼。不知你有沒有購買的意向?”
二林沉思了一會兒說道:“我倒是想購買,只是我哪有那麼多錢呀。”老潘“嘿嘿”一笑道:“如果你真想購買,村裡可以替你籌措一部分,咋樣?”二林一聽,突然樂起來:“潘書記,我這可是頭一次聽你說不罰款,還替我籌措資金的事。不過,真要那樣的話,我可要謝謝你了。你趕緊給我在鄉上報名吧……”
老潘一聽,很是高興。倒揹著手從二林家出來,他想,辦成了這件事,看以後誰還再叫自己“罰款書記”。想到這裡,他自個兒竟先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