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枚戒指

[ 現代故事 ]

第二輪新冠疫情捲土重來,讓這座北方小城又緊張起來。

由於防疫物資不足,各地紛紛發起援助。這天半夜,看管貨棧的門衛孫大爺接到通知,將有一輛來自武漢的物資車,馬上來他這裡卸貨。領導充滿歉意地說,沒辦法,正規接收點忙不過來,只好在貨棧週轉一下。

剛放下電話,孫大爺就聽到門外傳來汽車鳴笛聲。這就叫說曹操,曹操就到了。孫大爺匆匆戴上口罩,出門一看,沒錯,門口的卡車上,裝著滿滿的防疫物資,車頭前掛著“志願者”的條幅。

孫大爺是個辦事認真的人,他上前向對方要手續。開車的男子也戴著口罩,三十來歲,跳下車遞過手續。孫大爺看完手續後,問道:“師傅貴姓?你從武漢來的呀,那裡還有疫情嗎?”

男子說話很乾脆:“我姓林。武漢疫情早就沒有了,全國人民都支援我們,嚇得新冠再也不敢來了。現在,是該我們回饋社會的時候了。”

孫大爺開啟貨棧大門,讓他把車開進去。

車剛停穩,開車的男子就說:“我是個飯店老闆,參加了志願者服務團隊。請您馬上安排人手卸貨,卸完車,我連夜返回去再拉一車。”

孫大爺一聽,有點犯難,這可是半夜,找誰卸車啊?林老闆一看,就說:“那我自己來,咱有的是力氣!”

孫大爺心裡不忍,人家千里迢迢開車過來,還要卸貨,還要開車回去,那哪行?他急忙說:“你別急,我從旁邊小區叫幾個熟人。”

要說孫大爺人緣真不錯,這電話一打,還真叫來不少人,不過年輕人只有一對小夫妻,另外五位是上了年紀的老大爺,因為這裡地處郊區,年輕人本來就少。

這可是半夜,他們本來在被窩裡睡得正香,被叫醒後一聽是武漢志願者拉來了防疫物資,就都來了。這對小夫妻男的叫小李,開著玩笑說:“放心,武漢來的大哥,我們是七個葫蘆娃,人少力量大,很快就能卸完。”

正說著話,又來了一位小青年,比小李年紀還小,戴著大口罩,不言不語就卸起了貨。小李向他妻子笑嘻嘻地說:“這下變八仙了,幹起來更快。”說著就忙活起來。

林老闆和孫大爺也沒閒著,一起上了手,開始卸貨。就在幹活的時候,林老闆看見小青年的口罩有點滑落,眼眶下方露出道刀疤,心裡就是一沉,但他沒說話,在卸貨的時候,故意跟在小青年後邊,怕他悄悄偷防疫物資。這些防護服、口罩什麼的,在這個特殊時期,可不好籌集呢。

卸貨的一共有十個人,人多力量大,很快就把防疫物資卸到了倉庫裡。

小夫妻和五位老人都回去了,只有小青年不肯走,可也不說話,就在倉庫周圍轉悠。林老闆覺得可疑,也不敢就這麼離開,始終盯著他。

就在這時,孫大爺忽然從庫房門口撿起一樣東西,驚訝地叫起來:“鑽戒!這是誰丟的?”

林老闆過去一看,高興地喊起來:“快看看,裡面是不是刻著‘李鳳’兩個字?”

孫大爺藉著燈光細瞧,還真有。

林老闆這下子激動起來,說:“想不到在這裡找到了!”

林老闆是這麼說的:他在武漢開著一家飯店,規模不算大,不忙的時候就參加各種志願活動。

他們這些志願者有個小圈子,其中有個朋友告訴他,去年武漢疫情暴發的時候,各地誌願者都送防疫物資到武漢,其中有一趟車,開車的司機卸完貨,發現自己手上戴的鑽戒丟了,怎麼找也找不到,而戒指上就寫著“李鳳”兩個字。

林老闆猜測,今天他這車防疫物資,就是當初支援武漢的那一批,都是紙箱子,打好了包,整整齊齊的,由於當時沒用上,又沒過期,這次原封沒動轉運到這裡了。“看來戒指是當初夾在裝防疫物資的紙箱縫裡了,咱們一搬動,才又掉出來。我們得趕緊還給人家。”

林老闆既然這麼說,孫大爺就把鑽戒給了他,讓他轉交給志願者組織,尋找這位“李鳳”。

這枚鑽戒可真不小,能有好幾克拉,在燈光下流光溢彩,看得出價值不菲。

林老闆是個辦事謹慎的人,先用手絹把鑽戒包好,再小心地揣進兜裡,末了還給孫大爺打了收條,寫上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和手機號。

小青年看林老闆一陣忙活,過來瞅了幾眼,想說句什麼,看看孫大爺又閉了嘴。

既然貨已經卸完,林老闆上車要走,孫大爺急忙攔住他說:“彆著急啊,人是鐵飯是鋼,到我屋裡吃點飯,喝點熱水,再走也不遲呀。”

說得也是,林老闆這叫連軸轉,鐵打的人也受不了,於是,就跟著孫大爺進了門衛室。

孫大爺急急忙忙下了麵條,還拿出本地特產燒鴨,讓林老闆吃。

林老闆是真餓了,就拿起了筷子。

這時,從門外進來一個人,正是剛才的小青年,衝林老闆說了聲“這鴨子真香”,便自個兒找來碗筷,坐在他旁邊要吃鴨肉。

這也太沒禮貌了吧,孫大爺騰地站起來,林老闆見他神色不善,暗想小青年剛才出力不小,吃點也是應該的,就攔住他說:“讓他吃吧,沒事。”孫大爺這才又坐下,沒說話。

小青年吃鴨肉,自然得摘下口罩,這一摘,臉上的傷疤全露出來了,看上去真有點瘮人。林老闆心裡一突,莫非這個人別有所圖?這麼一想,他也就不再說話了,默默吃著,想吃完飯趕緊走人。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王老二娶親
下一篇: 母親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