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半仙在北大橋北首的崖頭上有兩間石頭砌成的小屋,這裡本來是一座小小的玉皇廟,後來不知何故被兩塊巨大的石頭堵住了門口,只容一人側身進出,裡面泥塑的玉皇老爺也被灰塵矇住了金身,各種油彩顏色脫落,旁邊的天王更是露出憤怒神情,又光線黑暗,一般人不敢進入。卜半仙不知何時搬來此處棲身,又是雙目失明之人,黑暗光明於他關係不大。
每日清晨,卜半仙舉著骯髒的布幡,上面寫著“半仙神算”四個字,另一隻手以一根竹竿探路,穿過北大橋,從厚道街一側下到下面的河灘廣場,那裡有一個磚砌的小几,是卜半仙固定的辦公場所。有幾次發水沖毀,卻在水後不久就被人重新砌好。雖然這裡地勢較低,上下也不方便,可是古城閒人卻愛在此聚堆兒,皆因這卜半仙不但算卦,而且說書。
卜半仙名為半仙,卦象算得並不準,他經常算到張三的雞跑到西面去了,結果人家在東面找到了。李四父親病危,來找他算一下父親陽壽,他掐指良久,告知還有三年,可是李四回到家裡父親就與世長辭了……此類事件頗多,眾人也不追究,厚道街人厚道,怎麼也能養活這樣一個瞎眼的可憐人,沒必要較真。因此卜半仙大多時候不是在算卦,而是在說書,《三國》《水滸》《三俠五義》啥都說,說到一半,不要錢,而是一拍磚頭做成的驚堂木,說一句“諸位看官,老卜尚未吃飯,說到此處,誰先卜上一卦,給俺一頓飯錢”,下面就站起一個人:“你算算我今早上吃的啥?”卜半仙說:“靠前來看。”那人湊過來,卜半仙說:“不孬,你吃的是老槐樹底下老沙家煎包,就了頭蒜。”那人一豎大拇指,“這次算得準!”幾張票子拍到桌子上。但大多時候算得相差頗多,聽書人也不計較,認為“反正差不多,都是吃的飯”,也把幾張票子拍到桌子上。
卜半仙說書,講得最多的還是古城舊事、厚道街傳奇》吧。”卜半仙便把驚堂木一拍:
話說古城青州歷史悠久,厚道街南六七里,有兩座大山:西側高山,雄峻巍峨,其勢如劈,中間一線如柱,名為劈山;東側名山,風光旖旎,山頂南北洞穿,其勢如同巨大的圓鏡,夏秋之際,煙霧繚繞,被稱作雲門山。相傳二山皆為太行餘脈,當年愚公移山,玉帝命二郎神相助。二郎神用一扁擔挑著,行至此,一山脫鼻,於是棄在此處。脫鼻者,自是劈山,圓鉤完整者,就是雲門山。
西南二十里,有個古村落,名叫井塘。村中綠樹環繞,清泉噴湧。泉水匯聚成溪,奔湧向東,流成一條河流,稱作陽河,是古城的母親河。諸君抬眼,我等身側湍流不息者,就是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