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退休前,是江南造船廠的一位高階焊工,他兢兢業業數十年,為企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培養了許多得力的接班人。
今年,老陳已經八十歲了。雖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是,太過平靜的生活,總讓他感到有些失落。
這天,孫子聰聰看見老陳呆呆地捧著手機,非常好奇,問道:“爺爺,你在看啥呢?”
老陳把手機遞到他面前,說:“爺爺在看老夥伴呢。”
“看老夥伴?”聰聰好奇地湊了過去。手機上是一張黑白合影照,裡面整整齊齊地站著幾十個工人。
“咦,這些人是幹什麼的呀?”
“這些是我們工廠焊工組的同事,爺爺和他們一起工作了許多年吶,我們這些人,都被大家戲稱為‘工業裁縫。喏,這個小夥子就是我。”老陳指著一個年輕的後生說道。
“哇,爺爺好年輕啊!咦,你身旁的那個人是誰啊?”
“他是我的師傅唐應斌,他可是一位’超人啊!”
“‘超人?他有什麼超能力呀?”
老陳神秘地說道:“他啊,能把十幾噸的大鐵砣子’縫起來!”
“啊,這是什麼絕技?爺爺,你快給我講講吧!”聰聰頓時來了興致。
“好,好,爺爺就給你講講他的故事吧!”老陳笑著應道。此刻,他的眼前又浮現出一幅幅往日的畫卷。
非凡任務
1959年,現在的老陳那時還是小陳,他剛進廠沒多久,被分到焊工組,跟隨唐應斌師傅學手藝。
這年,江南造船廠為配合國家的工業化大發展,承接了一個重大專案,自主建造萬噸水壓機。
一天,唐應斌神色凝重地對他說:“小陳啊,我們馬上就有個新任務了。”
“師傅,啥任務啊?”
“我們廠的萬噸水壓機專案,遇到了不少難題。因為現有的裝置比較落後,無法鍛造特大型零件,就拿水壓機的這四根立柱來說吧,按照標準工藝,要用200噸的大鋼錠來鍛制,但是,我們廠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總設計師沈鴻另想了一個辦法。”
“哦,是啥辦法?”
唐應斌將幾個小鐵塊壘了起來,隨即說道:“他讓我們用拼焊工藝,把八段錳釩鑄鋼筒體,焊接成18米的大鋼柱。”
小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麼大的鋼柱,無異於四根加粗的“金箍棒”啊,用拼焊工藝連線起來,豈不是天方夜譚。
唐應斌見小陳一臉困惑,便笑著說:“傻小子,你嚇壞了吧。這麼難的工程,別說是你了,我也是第一次遇到。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據我所知,有一種先進的電渣焊工藝可以解決這個難題,大家一起加油吧。”
自此後,唐應斌便和同事們成立了電渣焊研究室,他們先在1200噸試驗樣機上練手,一邊翻閱技術資料,一邊實踐操作,立志要攻克這個難關。但是,在試驗過程中,他們頻頻遭遇失敗,有一次,還差點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