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村頭的茶室裡傳出話來,說後天老袁要在那裡“吃講茶”。
“吃講茶”是林美村的一個傳統習俗。小到鄰里糾紛、婆媳矛盾,大到村裡的發展規劃,只要是搞不定的事,都會找到老袁,由他召集,大家來到茶室,喝著茶吃著小點心,心平氣和也好,吵吵鬧鬧也罷,一番唇槍舌劍後,由老袁收集大家的意見建議,定出結論來,大夥兒按著他的話去辦,大事小事基本就解決了。用句當下的時髦話,吃講茶就是一個調解程式,老袁充當“庭長”的角色。
透過“吃講茶”解決了多少矛盾糾紛,老袁自己也說不清。絕對公平不能說,這些年來經他手調解的,還真沒出現過什麼紕漏,自然奠定了他在村裡的地位。這樣有特點的處理方法,也得到了上級的肯定,還作為優秀調解案例得過獎。
以前只要吃講茶的訊息一傳出,大夥兒都會提前知道要議什麼,這次卻只有前文,沒有後語,著實有點兒吊胃口。
好不容易等了兩天,大夥兒都早早地集中到了茶室。老袁一大早就去了,跟往常不同,這次他沒坐正中間的老位子,而是坐在了一邊。眼尖的人已看到,中間座位上放著老袁常常叼在嘴上的煙壺。
“各位鄉鄰,今天請大家來吃講茶,議的不是家長裡短,也不是村裡事,是我想要讓位了,請大家一起作個證。”一聽老袁的開場白,大夥兒才明白,老袁是要放權。
“謝謝大夥兒信任我,讓我發揮餘熱主持吃講茶。現在吃講茶都被上級肯定了,可我一年年老了,得找個接班的。不瞞大家,我有點小私心,想在幾個兒子中定一個,連這把煙壺一起傳。讓我傷腦筋的是,這些日子裡,我是左看看右瞧瞧,愣是定不下來,所以把這事放到了這裡來。”
看著主位上的煙壺,三個兒子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一會兒,才聽得有人開口,“大哥,你是長子,又是村書記,吃講茶能獲獎也是你的功勞,這位子和煙壺理應是你的,我就不爭了。”老二袁武率先表了態,老三袁斌跟著點起了頭。
“我不同意!”老袁的聲音提高了幾個分貝,“真要是按資論輩,我還召集大家來幹什麼,想要繼承這把煙壺,我這兒還有一個條件。”
一聽有條件,大夥兒的胃口又被吊了起來,紛紛讓老袁快點說,別再賣關子了。
老袁喝了口茶慢條斯理地說道,“這個條件說簡單也簡單,說難還真的很難。誰能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幫老方子建成小康家庭,我就把煙壺給他。”說罷,老袁特地停頓了一下,看了看坐在邊上的袁文,“我不同意是有理由的。按理說給你是理所當然,可你在工作上,是一點也不給力。我早就聽說了,人家周邊村都奔小康了,單留我們村還有一戶。你不急,我還急呢。想起這事臉上就熱辣辣的,總感覺對不住老方子一家人。剛才我說有私心,想手臂朝裡彎,就是想給你個面子。當然了,面子是小事,我剛才說了,誰能幫老方子,以後就由誰來主持吃講茶。”
這次吃講茶是歷年來用時最短的一次,也是對袁文刺激最大的一次。父親的幾句話,讓袁文心裡堵得慌。前一陣在鎮裡開會,就因奔小康的任務沒完成,鎮領導當著全體幹部的麵點了他的名,現在又被父親揭了傷疤,誰不想讓老方子過好日子啊!還不是他家都是病歪歪,缺少勞動力,就是神仙也沒辦法。
心裡憋著氣,可還得跟在父親身後走。三兄弟聚在一起也不容易,自然得陪父親吃頓飯。飯桌上,老袁聊起三兄弟的往事,說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你們三個還是有點能耐的,我能有現在的威望也是你們的功勞。”說罷深深地吸了口煙,把煙壺往桌上一擱,“你們兄弟繼續聊,我午休去了。”
聽出父親話裡有話,袁文看了看父親故意放在桌上的煙壺,和兩個弟弟商量起來,“煙壺我可以不要,但幫助鄉親們是我的分內事,還得仗著兄弟們幫忙才行,實在沒法子,就是每人出資也要幫老方子,就算是大哥求你們了。”兩個弟弟自然點頭答應,表示一切聽大哥的安排。
二、
春秋交替。這天,老袁來到村委會,找到袁文,讓他幫著組織一次吃講茶。
“最近沒什麼事要商量的啊。”“真沒什麼事嗎?我翻了翻檯歷,還有兩個月就要元旦了。”老袁用煙壺輕輕敲了敲兒子的手背。
“噢,明白了,我馬上去安排。”
接到通知,大夥兒依舊早早地來到茶室。這次老袁坐在了正位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