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名菜

[ 現代故事 ]

撿來的徒弟

在山東濟南北部,有一個小鎮叫洛口,因為它處在跨越黃河北出濟南的咽喉要道,歷來是商賈雲集之地。

在鎮的東端,有一家李記酒樓,說是酒樓,其實是一個只有三四張餐桌的小酒館。別看它面積不大,但名氣還真不小,據說,李家人已經在此經營也曾來此品嚐,並連聲叫好。所以,不要說是當地人,就是南來北往的商客,也都喜歡到這酒館用餐,因此,小小的酒館生意一直很火。照這不錯的客源,李家也早有實力擴大規模,但是,不知什麼原因,幾代下來,李家一直堅守著這麼一方小天地。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傍晚,一個十五六歲的半大男孩,渾身溼透地來到了店門口。店主老李一見,馬上把他迎進店堂,拿了些乾淨的衣服讓孩子換上,又弄了些飯菜讓孩子吃了起來。經過交談得知,這孩子名叫格桑,是從遙遠的大西北來濟南投親的,不想怎麼也找不到那親戚,現在是身無分文,又舉目無親,不知如何是好。

老李本來就是個慈悲心腸之人,看到格桑這一副可憐相,就動了惻隱之心。他對格桑說:“如果你願意,就暫時留在我們店裡吧,店裡現在也剛好人手較緊,你可在店裡搭把手,等有了親戚的音信,再去投親。”

格桑一聽,這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就一口應允了下來。

從此,格桑一邊在店裡忙碌,一邊向南來北往的商客打聽著自己要找的親戚,但是,始終杳無音信。

格桑是一個非常機靈的孩子,伶牙俐齒手腳勤快,客人們都錯認為他是老李的兒子。其實老李對他也打心眼兒裡喜歡,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感情真如父子一般。

那天晚上,老李送走了最後一批客人,端起小酒杯抿起酒來。格桑照例一邊不停地給老李斟酒,一邊與他東搭碼頭西搭海地聊上了天。老李抿著酒說:“格桑,你來這裡也有些時日了,看來你那親戚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啊。”

格桑一聽,心頭一驚,是不是老李要趕他走了,所以小心翼翼地說:“李伯,您是否要我離開這裡了?”

“我怎麼忍心趕你走呢,我是為你的以後在打算。”老李說道。

“為我以後?那您說我以後該怎麼辦?”

“我想,你現在也半大不小了,再過幾年就是個大小夥子,也總要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對吧?一直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老李看著他說,“我想啊,現在你無非只有兩條路。”

“兩條路?哪兩條?”格桑趕緊問。

“一是你回老家去。”

“老家,我不是不想去,只是您也知道,因為我爸媽都不幸去世了,家中只有一個年紀很大的老奶奶了,要不,我也不會出來投親的。”格桑低著頭輕聲說道。

“那看來只有這麼一個法子了,你看行否?”

“什麼法子您儘管說,只要您不把我……”格桑差一點兒掉下淚來,話說到一半就咽回去了。

老李知道他想說什麼,只見他把杯中的酒一口乾了,好像下了很大的決心似的說道:“你是個誠實聰明的孩子,如果沒有更好的營生,我看你還是跟我學一手廚藝吧。雖然我們祖上到今天,這廚藝從不傳給外人,但是,今天我就破個例,收下你這個學徒。常言說得好,荒年餓不死手藝人,等你學得差不多了,不論是幫人掌勺也好,自己開個小店也好,也再不用為生計發愁了。  ”

“李伯,您真是我的大恩人啊!”格桑說著,差一點兒跪了下去。

從此,格桑就正式成了老李的學徒,跟著老李學起了廚藝。

名師出高徒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三年過去了,格桑不僅把老李的廚藝都學到了手,人也長成了二十來歲的大小夥子。

那天,老李找到格桑,說:“我們李家的看家本領,你現在都學得差不多了,按老規矩,你已經出師,現在可以獨當一面去了。”

格桑一聽馬上急了起來,說:“李伯,有道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您對我恩重如山,我這輩子是怎麼也不會離您而去的。”

“傻孩子,現在我還能挑會扛,這個小店,我還照應得過來,等我真的老了,你要是還能記著我,那也算我沒白幫你一回。俗話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你現在這年紀,正是出去闖一闖的時候。最近,我聽說濟南有名的魯菜大酒店,正在招大廚,月薪有2萬多,以你的廚藝,去應這個聘,我看肯定能行,你就放心地去吧。如果他們沒錄用你,那你再回來也行。”

話說到這分兒上,格桑想想也有道理,第二天就打點行裝趕去應聘。結果,果然如老李說的,他被錄用了,成了月薪2萬多的魯菜大酒店的主廚。

以後,格桑一得閒,總會隔三岔五地過來探望老李。老李是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心想這小子還真的有孝心,自己當初幫他的這一把還真的沒幫錯。

時間又過了兩三年,一天,格桑來電話告訴老李,他說已經從魯菜大酒店跳了槽,自己在濟南找了個店鋪,開了家酒館當起了老闆。慢慢地,格桑來得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勤了,但從南來北往的客人口中,老李瞭解到,格桑的酒館,因為傳承了他李家正宗的魯菜廚藝,在濟南名氣不小,生意可紅火了。老李心想,這小子也真不枉在李家學了幾年的手藝,看來真有點兒出息了。但有道是眼見才是實,一天,他特地動身,專程趕了過去,他要親眼去看一看,所傳之言到底是否屬實。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祝您愉快
下一篇: 正義在我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