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兒女

[ 現代故事 ]

老太太七十七歲生日一過,老頭兒就溘然長逝了。

他倆年輕時相濡以沫,年老後相互攙扶,生前的時光都沐浴在暖暖的春日裡,小日子過得寧靜而溫馨。

如今老頭兒不在了,老太太朝思暮想,心中時常湧起如潮的懷念和悲傷。

可禍不單行,未出半年,老太太又患上嚴重的帕金森氏綜合徵,生活一下子不能自理了。

幸好有小兒子寸步不離地跟著她。小兒子任勞任怨、耐心細緻,把老人照料得井井有條、一絲不苟。

一日三餐,小兒子總是精心安排,既充分考慮營養調劑,又儘量做到色香味俱全,努力讓老人吃得可口更有益健康。

家中衛生,那是每天小清洗,每週大掃除,始終保持窗明几淨、清新典雅的居住環境。

幫老人穿衣、背老人下床、抱老人上桌、給老人餵飯、扶老人如廁、助老人服藥、為老人洗頭洗澡剪指甲、替老人按摩捶背、安撫老人睡覺……從晨曦初露到夜闌人靜,每天小兒子都像不知疲倦的機器,一刻不停地勻速運轉。

小兒子還定時擰開音響,放放老人喜歡吟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或者抱起琵琶,親手彈彈老人愛聽的《梁祝》。如果有時間,他也端坐在沙發上,陪老人看電視,老人要看哪個頻道,他就調到哪個頻道,不厭其煩,直至老人眉開眼笑。

天氣晴好的日子,吃過早飯,小兒子就把老人背到戶外,小心放到輪椅上,然後推著輪椅在小區院裡轉悠,讓老人一邊沐浴溫暖的陽光,一邊欣賞明麗的風景。

總之,只要是對老人好或者有益的事兒,小兒子做起來肯定無微不至、樂此不疲。

有時,老人恨自己吃喝拉撒都要勞累小兒子,自己簡直就是個廢物,心煩意亂或心疼小兒子了,也猛然撞牆,想一命嗚呼,卻總被眼明手快的小兒子及時制止。小兒子還和和氣氣地安慰老人,極力勸導老人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

“沒肝沒肺,你不是人!”

“裝腔作勢,老子不要你的虛情假意!”

……

“老子一刻也不想看到你,你給老子滾出去,滾得越遠越好!”

當老人故意刁難、挖苦小兒子,對他怒目而視,尖酸刻薄地吼叫,咬牙切齒地辱罵時,小兒子依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依然對老人滿面春風、關懷備至。老人黔驢技窮、無可奈何。

世上哪有丁點兒脾氣都沒有,長年累月對老人悉心呵護、從不懈怠的兒女啊!可自己的小兒子偏偏就是這樣的超人!老人一方面覺得自己前世修得好,今生得了福報;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虧欠小兒子太多,實在對不起小兒子。老人的眼睛裡經常有淚光閃爍。

其實,為老人盡孝,大兒子也責無旁貸,可大兒子有大兒子的難處呀。

大兒子在美國的芝加哥當教授,教中文,他事業第一,一心撲在教研上;自己又是大詩人,酷愛詩歌創作,每天都要擠時間碼碼字兒。中美兩國遙遙萬里、遠隔大洋,回趟國著實不易,還要花上價格不菲的機票……

聽說大兒子的感情生活也多有不順:娶過好幾個老婆,先是美國的,繼而韓國的,接著日本的,然後南非的,最後是法國的,娶了離,離了娶,只有美國的老婆還為他生了個兒子……

偶爾,大兒子能給她寄點美元,雖不多,但老人覺得已不錯了。老人知道,大兒子已加入美國國籍,美國人可不興孝順這一套。大兒子還有點兒中國心,還沒有忘本變質呢,你能要他怎樣?

老人想起二十多年前,大兒子以他們那兒文科全市第一、全省第二的考分考上名牌大學中文系時,多麼的光宗耀祖啊!當然,如今的大兒子已成名聞遐邇的大詩人、超級大國老美的大學教授,更是為他們家族的臉面貼足了金!

只是,如果……如果大兒子也在身邊,小兒子就不會孤立無援、獨自操勞了!老人也想。

十年後,老人撒手人寰、駕鶴西去。

臨終前,大兒子來電說,法國的妻子正好生了崽,他要照顧妻兒,脫不開身,就不回國為老人弔喪了。

依然只有小兒子不離不棄地守護在老人身旁,陪伴老人度過她人生最後的時光。

“謝謝你,親愛的兒子!”老人要走時十分吃力地說,然後眼角就流出一滴濁淚。

小兒子霎時感動了、顫抖了。小兒子知道,老人的這一滴淚,既凝結了她對大兒子的眷眷之心,也蘊含著她對自己的深深感激。儘管小兒子一直認為,他照料老人很正常、理所當然。

老人走了,小兒子依依不捨、悶悶不樂,極度的悲傷之下,也不想再活了。

辦完老人的喪事,小兒子就毅然決然選擇了自殺。小兒子自殺的方式不是服毒,不是割脈,不是跳樓,也不是撞牆,而是倒地摔碎自己,並自毀電腦內的自動程式,卸下身上充電和驅動用的高能電池。小兒子不是自然人,他是機器人!──老人還有個女兒,成家立業後定居北京,在一家外企做高管。收入是很高,但人太忙,忙得一塌糊塗,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根本沒時間照看老人。所以,機器人實際上是女兒花錢買來,請他照料老人並代她向老人盡孝的。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血狼
下一篇: 真實的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