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筆餐館王文兵老闆剛送走一批客人,便看到繡筆村李傑書記皺著眉頭進了餐館。他笑了笑:“李書記!怎麼?還在想那件事?”李傑沒有作聲,只是點了點頭。
大學生村官李傑二十多歲,到繡筆村上任不久,便“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修建村福利院。繡筆村是由原來的兩個村合併成的,合併後,村裡享受政策兜底需要照顧的五保老人一下子增加了十幾個,李傑原想把他們送到鎮福利院去,可鎮福利院說沒有這麼多空位,再加上這些老人在村裡生活各界人士捐贈一點、村民自願捐款一點,可就是這樣,離預算還差不少。
沒錢不敢動工,籌錢又籌不到,就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村委會收到一筆五萬元的匯款,匯款留言和匯款人姓名都寫著“修建福利院”.從天而降的匯款對修建福利院預算雖說是杯水車薪,但讓李傑看到了希望。可這錢是誰匯來的?這成了李傑心中的一個謎。
李傑一次在王文兵餐館走訪聊家常時,無意中得知兩人竟是校友。年近六十的王文兵年輕時曾是繡筆村合併之前的一個村的村書記,因私自挪用公款而受到撤職處分,後外出務工直到前幾年才回來,在村口開了個餐館。李傑每次看到王文兵都感到格外親切。李傑每次工作上有什麼難處,都會來諮詢王文兵的意見,王文兵也總是跟他指點一些方法。這一來二去的,兩人竟成了“忘年交”.
上週村委會收到一筆五萬元的匯款後,前天又收到一筆十萬元的匯款。巧的是,這匯款留言和匯款人也都寫著“修建福利院”,郵戳地址卻不一樣:五萬元的匯款地址就是本市,十萬元的匯款地址是外省。這兩筆匯款這幾天成了村民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村民都在猜測匯款人是誰。
“今天生意怎麼樣?”李傑看著餐館只有一個客人坐在那邊等著吃飯。
“現在生意雖說是淡季,但也還行吧!誰叫我們這兒是旅遊風景區呢!”王文兵給李傑挪出一把椅子讓他坐後,又遞給他一杯茶。
“王大哥!你說我現在這情況怎麼做才好?開了幾次村委會,意見又不統一,現在可以到賬的資金全加起來,離預算還差不少。萬一修的過程中,沒錢了,怎麼辦?”李傑皺著眉頭說道。
“那你是怎麼想的?”王文兵笑著說道。
“說實話,以前沒收到這兩筆匯款的時候,我都準備把福利院設計圖紙重新設計,把標準降低些,這樣可以省下不少錢,用計劃中可以到賬的錢來修建。可是兩這筆匯款讓我的想法發生了變化,就是按圖紙繼續建。好不容易為村民辦點事,眼光還是要放遠些。”李傑停了停,喝了口茶。
王文兵點了點頭問道:“如果到時候沒錢了怎麼辦?”“到時候真沒錢了,就找鎮裡市裡去要,我估計他們也不想看到福利院建了一半就停工擱在那兒吧?”說完李傑又狠狠地喝了一大口茶。“那也要量力而行吧!”王文兵不動聲色地說道。
李傑喝完茶剛準備說下去,見王文兵對他使了一個眼色。他奇怪地看了看,原來餐館唯一的一個客人正一邊吃著飯一邊聽著他們講話。李傑不以為然,還準備說下去,而王文兵沒有理會他,直向那客人走過去,笑著問道:“請問這位老闆是來旅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