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

[ 現代故事 ]

年過半百的陳冬雪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陳一鳴是陳總的兒子,財經大學研究生畢業。

一天晚上,陳一鳴對父親說:“爸,我想去國外繼續深造。給我幾年時間,畢業之後一定回國幫您。”陳總端著茶杯悠閒地喝了一口普洱茶,看著長大的兒子說:“兒子,你已經長大了。中國這麼大,還不夠你施展麼?拼到現在,我已經累了,我想出去走走。你已經26歲了,該替為父分憂了,明年我就把公司交給你。”陳一鳴皺著眉頭沒有說話。陳總站起身,走進書房,出來的時候手上多了一張卡。他把卡遞給兒子說:“一鳴,你是學財經的,你不是一直想進股市麼?這是10萬塊錢,你明天去股市開個賬戶。無論買什麼股票一定要懂得及時止損,最少剩下6萬,聽明白了麼?”陳一鳴興奮地接過卡說:“爸,您的意思是我在股市賺不到錢麼?您也太小瞧我了。”

第二天,陳一鳴去股市開了賬戶,開始每天盯著股票的走勢。不到兩個月,陳一鳴垂頭喪氣地對父親說:“爸,對不起,10萬塊錢還剩5.3萬了。”陳總盯著兒子的眼睛問:“你怎麼選的股票?”陳一鳴說:“我看股票走勢很好,買進之後一股漲了5毛錢,我以為它還會漲的,誰知道第三天掉頭就跌,而且一直跌到現在。”

“跌到6萬的時候,為什麼不賣?”

“我以為會漲回來。”

“結果呢?”

“結果是跌跌不休,至今沒有漲回來的意思。”

陳總說:“你自己去把虧了的錢掙回來。”陳一鳴聽完,轉身走了。

半年之後,陳一鳴拿著5萬塊錢來還父親。陳總看著黑瘦的兒子說:“你把這5萬繼續放進股市,剩下6萬塊錢的時候來告訴我。”

過了三個月,陳一鳴沮喪地來到父親辦公室說:“爸,我已經賣出股票,10萬塊錢還剩4萬多。”陳總問他:“這次是什麼緣故?”陳一鳴說:“判斷失誤。”

“兩次都是判斷失誤,為什麼?”

“這次我買股票之前,詳細研究過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之後才買的,而且我是分三次買入的,結果依然被套。剩6萬的時候,沒有及時止損,4.9萬被我全部清倉賣出。”

“行,去把你虧的錢掙回來,掙了錢再進股市。”陳總嚴肅地說。

10個月過去了,陳一鳴拿著自己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6萬塊錢,再次進入了股市。這次他變得小心翼翼,不再輕易出手買股票了。

一個月後,陳總問他:“兒子,你的股票怎麼樣了?”

陳一鳴笑著說:“這一段時間股票正在調整,我在等待買入的最佳機會。沒虧錢,感覺和賺了錢一樣開心。”

陳總看出了兒子的喜悅,他說:“你以為自己是財經大學的高材生,就會賺錢麼?進入股市,就要戰勝人性的贏家。”

從此以後,陳一鳴給自己定了一個指標:漲10%或者跌10%必須出手!再以後,陳一鳴居然開始掙錢了。他不但賺回了本金,還掙了1萬塊錢。

陳一鳴興奮地拿著自己在股市上掙的錢請父親吃飯。父親說:“兒子,一個人只要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慾望,不論做任何事往往意味著掌控了成功的主動權。”

半年之後,陳總把公司交給了陳一鳴,自己帶著妻子到黃山旅遊去了。

點評:

這是一篇題材全新的小說。作品寫的是財經得失的事件,但是,實際是寫的如何洞悉風雲,運籌帷幄,審時度勢地做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如何對下一代進行培養,因此,小說的內涵比較豐富。

補充糾錯
上一篇: 久違的聲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