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王哥

[ 現代故事 ]

王哥在全市最好的學校教學,是大家口中的“教授”,可見王哥的威望和能力非同一般。

這不,馬上開學了,家長爭相打聽,王哥今年要帶哪個班,就準備把孩子放在哪個班。王哥,何許人也?一個普通的語文教師,二十多年前從省會師範中文系畢業,就一直站在三尺講臺。從初中到高中,從鄉里到城裡,一步一步,也有了自己的一點兒小名氣,就是所謂的“教授”。和他一同畢業的同學,大都風光體面,王哥看著他們,也沒覺得羨慕。自己雖然起早貪黑,朝九晚五地辛苦著,可看到孩子們一雙雙求知的眼睛,聽到年輕同事的一聲聲“教授”,王哥也覺得知足了。特別是開學季,家長們爭著想讓自己帶他們的孩子,王哥甚至有點飄飄然了。

可是近幾年,王哥心中不再那麼淡定了。原來,五十多歲的王哥遇上了難纏的事,職稱遲遲解決不了。本來,王哥對自己信心十足,大家沒有一個人懷疑王哥的能力。畢竟正兒八經科班出身,幾十年如一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又沒有不良嗜好,業務和師德沒得說。可反覆幾次,都如孔乙己一樣,連個秀才也撈不到。先是四十七歲那年,王哥第一次報名,學校九個人評高階職稱,只有一個指標,王哥是第三,他平靜地接受了。過了兩年,四十九歲那年,王哥又報名了,在單位以第一的成績順利透過,大家也都覺得順理成章,王哥也覺得自己要交個喜運了。不料,講課環節,王哥被淘汰了,原因不得而知。有人說,王哥讀錯了一個字音;有人說,王哥的皮鞋沒有擦;還有人說,評委中有一人是王哥的冤家同學,反正評委是外地來的,不在一線的幾個人都順利透過了,還有一個老師原來帶體育,現在連體育也不帶的老師講語文課都過了。王哥鬱悶無比,大家猜測不斷。

再見到王哥,大家口中喊著“教授”,心裡覺得怪怪的。王哥不說,但心裡憋了一股勁兒。他把早已吃透的教材重新梳理,研究大綱,積極備課,他不相信自己把握不了課堂。於是,王哥的課堂越來越精彩了。五十歲那年,王哥重新參評,衝出學校不用說,一路綠燈。王哥這次鉚足了勁兒,後邊講課的成績也是出奇得高。熟悉的人都覺得去年是王哥背運了,今年肯定沒有問題。王哥整理好材料送上去了,三個月後,公佈的名單還是沒有王哥。大家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好奇,議論紛紛,王哥緘口不語。有人說,他提早得到了通知,可為什麼沒有透過,大家不得而知。大家發揮想象,各抒己見—他訂的材料缺少了一個重要證件,他的教案本上字跡有些亂,他遇上了強有力的對手……

王哥有些懷疑自己多年的堅守,辛辛苦苦大半生,竟然一個正常的職稱也評不上。於是,王哥的腰挺不直了,別人再叫他“教授”,他覺得戲謔的成分多了一些。

第二年冬天,王哥忽然住院了。訊息傳來,是腦溢血。還好,及時治療,一個多月後出院,王哥身體康復很好,還能站上講臺。剛好趕上評職稱,只不過,王哥沒有報名再評,有人說,他看開了,放棄了,也有人說,王哥在臥薪嚐膽……大家在激烈的角逐中,都微微替王哥惋惜,於是,再叫“教授”時就多了些憐憫。

王哥恢復了以前的心態,空餘時間打打乒乓球、跑跑步,鍛鍊一下身體,工作時認認真真,平平淡淡地造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忽然傳來訊息,國家為了幫助貧困地區,讓脫貧攻堅更徹底,對全省教育系統做一次職稱認定,特別是處在一線的,因為特殊情況沒有解決職稱的老同志,一次性認定。大家鼓掌稱快,這次非王哥莫屬。果然,公示的名單裡,王哥是頭一個。

看,校園裡陽光明媚,王哥的幹勁兒更足了。大家心悅誠服地叫他一聲“教授”,他終於毫不推辭地大聲回應:“啥事?”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後人
下一篇: 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