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有愛

[ 現代故事 ]

23日,社群劉大姐接到一個陌生電話:“你們綠島小區張濤剛從武漢出差回來,請監督他隔離觀察。”

劉大姐反問:“你是他啥子人?”

對方說:“我是他未婚妻,他這個人粗枝大葉,不太重視這件事,所以拜託你們了。”

第二天上午,綠島社群召開緊急會議,安排張濤的居家隔離觀察。主任介紹情況說:“張濤,男,30歲,凱達科技公司技術員,1月18日開車去武漢採購,23日上午離開武漢返回。按照市裡要求,他來社群登記查過體溫,表示願意呆在家裡自行醫學隔離觀察14天。張濤還表態說,不就是閉關修煉十多天嗎?沒問題!”

“問題是,誰來監督他?誰來關心他?十四天的隔離,時間可不短。他父母過世早,爺爺婆婆又遠在老家鄉下,未婚妻在上海醫院抗疫一線工作,抽不出身來照顧他,他獨自一個人過年,會焦慮、苦惱的。我們有責任關心他,我們得讓在抗疫第一線的醫務人員無後顧之憂!”主任接著說。

劉大姐舉手說道:“這個任務 ,交給我吧,張濤和我同一樓棟。他住五樓,我是一樓,如果他出門,必須經過一樓。”

事情就定了,劉大姐負責監督張濤的居家隔離觀察,同時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可劉大姐還沒有回到小區,就接到同樓棟四樓住戶李叔十萬火急的電話:“張濤出門了!”

一聽這話,劉大姐一路小跑,趕回23棟一單元,等著。單元門一開,果然張濤出來了。戴著大口罩的劉大姐一舉手,攔住他道:“小張,我們是約法三章,你同意自行在家隔離觀察哦!”

看劉大姐來真的,小張有些尷尬地解釋:“不是,劉姐,我是打算出去買口罩。也想給我鄉下爺爺婆婆買過年的新衣新褲。”

劉大姐馬上遞上一個口罩,道:“眼前是非常時期,其他事情,你就別操心了。”小張無奈,乖乖戴上口罩,返身上樓回家去。

劉大姐又趕緊通知物業,讓負責消毒的保安趕過來,從一樓到七樓頂,把樓道全噴了一遍,這才放下心。又給小張打電話,千叮嚀萬囑咐,交代一番。

樓棟鄰居說:“劉大姐啊,我們這樣是不是有點兒過?”

“過嘛?!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眼下武漢的疫情十分嚴重,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病毒飛不到四川來。”劉大姐建議社群,考慮張濤對鄉下爺爺婆婆的掛念,派人送兩套棉衣棉褲去給老人。

第二天晚上,張濤就接到爺爺打來的電話,“孫兒啊,你快遞來的新棉衣棉褲,我們收到了,合身又暖和呢。你們社群的人說,你不能回來過年了,你就安心在家裡待著吧!別給大家和政府添亂!”

小張忙打電話問劉大姐,劉大姐說:“這是社群的心意!”淚水模糊了小張雙眼。爺爺婆婆讓他安心,他得聽。

社群主任稱讚劉大姐:“你做得好,該幫助的幫助,該嚴防死守,要嚴防死守。目前疫情更嚴重了,市北有個小區,對武漢回來的人員沒有隔離,到昨天兩個人一發病,整個小區都封閉。所以我們對小張早隔離,是對的。不過,我們疏忽不得啊!這小張獨自一人待著,情緒如何,沒人盯著,還真讓人不放心。幸好是你監督他,換別人怕約束不得他。”

劉大姐點點頭:“為他好,也是為大家好!”

不過,劉大姐還不放心,想想,還是上樓挨家挨戶和大家打聲招呼,讓大家都關注小張的隔離觀察,做好自家防護。然後,劉大姐又打電話,向小張推薦網上的工會專為呆在家裡的年輕人開展的系列活動,讓他在家有事做。

接下來幾天,還算平靜。每天三次測體溫,正常。鄰居們見面都說:“小張還是挺配合隔離觀察的。”

可是,劉大姐搖頭,“還有十天呢。十天都能安靜呆家裡,就真不錯。”

一連幾天給小張測體溫,仍然正常。但是網上鋪天蓋地的資訊和新聞釋出會,令劉大姐緊張。她明白,一旦疏忽,感染者潛伏期發病,會有多少人遭殃,很難說啊!既然自己舉手做小張的監督人,就得保證樓棟不出問題。這是對社群,對樓棟,對大家的生命負責。

第二天給張濤測體溫,張濤突然緊張兮兮地說:“劉姐,我未婚妻也去武漢了!”

劉大姐有些吃驚,馬上安慰他:“她是好樣的,你安心隔離吧,你的情況,我會隨時通知她。”這天晚上,劉大姐看新聞,上海援助武漢的醫療隊出發,勇士們揮手告別。

劉大姐想到自己20多歲的女兒。女兒在省城醫院,下午剛打電話告訴媽媽,她報名參加醫療隊支援武漢去了,要父母在家自己保重。社群李主任也來問劉大姐:“要不要換一個人,你休息休息?”

劉大姐咬咬嘴唇,說:“這個非常時期,大家的壓力都很大。我是黨員呢!”

初四,初五,小張安靜呆在家。到初六晚上,他終於承受不了了,半夜戴上口罩,就偷偷溜下了樓。

劉大姐僅打了個盹兒,猛一愣,醒了,急忙看樓棟監控,一片黑,往回撥,驚了一身冷汗。一個人影戴著口罩躡手躡腳下樓來,伸手用膠帶貼住了攝像頭!這人正是小張,你說可氣不可氣!

幾個電話,劉大姐調來幾名巡夜的保安,大家分頭出去堵小張。綠島小區位於三江交匯處,小區有八道大門,小區外是環形景觀路,劉大姐急中生智,搶過保安的電動車,衝出小區,順景觀路追蹤。兩分鐘,在外面景觀路路燈下,截住了小張。他慌慌張張地說,半夜出來透透氣。

劉大姐嚴厲批評他:“人不能太自私,得心裡有別人。”

小張自覺理虧,不敢和劉大姐犟嘴,也不好解釋原因,只好嘀咕著又回樓棟。其實他心裡有苦:自己尚在隔離,未婚妻又去了武漢,夜裡輾轉反側,難入眠啊!

張濤和未婚妻微信聊天,抱怨說:“我隔離觀察,有樓棟劉大姐盯著呢!再說,我身體棒著呢!你別風風火火的,太緊張,我不過是想爺爺婆婆了。每年,都是我陪爺爺婆婆過年,今年卻見不著他們,心裡難過!還有,一看到你去了武漢,我心裡發毛啊!”

劉大姐聽張濤未婚妻發簡訊轉述說,張濤還是想著爺爺婆婆,爺爺婆婆又不會用手機影片,春節了,和親人都見不到一面,所以心裡難受。劉大姐自己眼眶紅了,到底,這是個孝順的孩子啊!她向社群建議,和張濤老家村長聯絡,請他安排張濤的爺爺婆婆和他影片見面,他看到親人,也就安心了。

第二天,初七中午,劉大姐打來電話,讓小張到門口端菜。門開了,戴著口罩的劉大姐雙手端一個大圓瓷盤,裡面有八小盤菜。劉大姐說:“八個菜,有七個是鄰居們做的,剩下一個菜,看你能吃出來是誰做的不?”

小張忙感謝大家。劉大姐說,同一個樓棟,就是同一個大家庭,祝你節日快樂!

小張奇怪,八個菜,七個是鄰居做的,剩下一個到底是誰做的呢?

他一下注意到裡面有一隻臘肉燒菜頭,那飄出來的香味,他自小就太熟悉,這可是婆婆做的菜的味道。他心裡疑惑,就聽樓下有人喊他快到窗前來。

樓下小廣場上,鄰居們正向他揮手,大家祝他新年快樂!然後,劉大姐告訴他,吃過午飯後,爺爺婆婆馬上和他影片見面。

影片裡,張濤看到了爺爺婆婆。婆婆說,她在電話裡教劉大姐做了孫兒最愛吃的臘肉燒菜頭,以後想吃臘肉燒菜頭了,就請劉大姐做吧!原來,劉大姐做出了婆婆的拿手菜。

第一次,小張感到莫名的溫暖。在小區裡,他並不孤獨,大家給他的是暖暖的陽光和愛!

14天隔離期轉眼過去了12天,小張體溫正常,吃得香睡得著。大家這才鬆了口氣。

這天上午,是小張隔離觀察的最後一天,劉大姐到底放心了。天氣好極了,豔陽高照。她坐在單元門外綠化帶木椅上,高興地想,到今天晚上,小張就可以解除隔離了。

就這當兒,從單元門裡走出一個人,是個戴眼鏡的陌生人,下巴上有些鬍子,戴著大口罩、鴨舌帽,大衣裹著身體,匆匆出來,瞟了劉大姐一眼,就趕緊走開了。

劉大姐有些納悶,啥時候樓棟進外人了,我咋沒看到?

忽然,劉大姐想起來,張濤未婚妻昨天才在微信裡叮嚀她,這個張濤得認真監督,說不定什麼時候又變花招溜出來。

劉大姐不敢大意,她馬上悄悄跟上去。這陌生人出了小區門,扯下鬍子,取下眼鏡和帽子,自己得意地笑了。這當兒,背後傳來故意的咳聲。

他回頭一看,懵了。劉大姐瞪著銅鈴大眼,狠狠瞪著他。

這人正是張濤,他只好向遠處的河面望了望,又乖乖跟劉大姐回去,繼續隔離觀察。

“隔離觀察最後一天,不會有事了。”他自己解釋說。誰知劉大姐超強的警惕性,他還是“栽了”。

鄰居看著劉大姐押著小張回樓棟,都笑了。三樓李伯說:“劉大姐啊,今天隔離觀察時間也滿了,你就放過張濤吧!”

誰知,劉大姐乾乾脆脆說:“不行!”

樓道里又按照劉大姐的要求,消毒一遍。

到晚上,事情突然起了變化,小張一測體溫,發燒了。社群緊急把小張送去醫院。

這時候,大家才後怕,才明白,劉大姐十多天的堅持有多重要!

兩天後,醫生的結論出來了,小張是普通的感冒發燒,吃點藥,養幾天,就可以出院了。

原來是虛驚一場。

得到確切訊息,劉大姐趕緊給張濤的未婚妻發簡訊報平安:“我總算完成你交給我的任務了,你安心工作吧!你在意的人總算平安了!我們小區也平安了!祝武漢早日平安,祝全體醫務工作者新年快樂!”

第二天,劉大姐的女兒給媽媽發簡訊說:“我遇到張濤哥哥的未婚妻了,我們現在並肩戰鬥在第一線!”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外婆的護身符
下一篇: 尋金奇遇